明鏡要高懸 作品

第128章 靠誰不如靠自己

  如果歷史上史彌遠也是這麼幹的,他原本可以什麼也不用做,老老實實低調做人,等著當皇帝。

  但這樣的皇帝,不是他所要的,到時必然是朝政被史彌遠把控,他就像個傀儡。

  趁現在金國未滅,還在前面抵抗蒙古,趙與芮希望能儘快當上皇帝,用幾年時間趕緊集權,接著進行適當的改革,改變南宋國內現狀,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秦卓聽完,臉上露出佩服之色:“大王說的在理,凡事還是要靠自己最好。”

  “這些京師的大事,咱們現在管不了,先做好眼前的事,我們要儘快控制定海和慈溪縣。”

  趙與芮商鋪也好,水軍也好,都在定海縣,需要定海縣的支持,控制定海縣,刻不容緩。

  秦卓深以為然。

  兩人正在聊天,全勇拿著三個袋子進來。

  進屋後,他拿起一個倒在桌上,趙與芮定睛看去,卻是一枚枚嶄新的銅錢。

  南宋中後期是非常缺銅錢的,要不然也不會拼命的印會子,發了一屆又一屆。

  史彌遠當政期間,會子發行都破億了,這導致銅錢和會子比例一跌再跌。

  南宋缺銅錢有幾個原因,一是他自己鑄錢老是虧本,這肯定是官員壓迫和貪汙太嚴重引起的,你鑄錢虧本,還怎麼鑄的下去。

  二是大量的銅錢流向海外,因為日本和高麗現在鑄錢技術很差,都在用南宋的錢,甚至連唐朝的錢還在日本和高麗流通,三是很多民間商人為了賺錢,把銅錢毀了鑄銅器,能有五倍之利。

  宋朝鑄的銅錢和其他國家相比,不但製作精良,而且價值更高,同等面值的銅錢,做生意的更認同宋錢,價值也高,這使的日本,高麗,甚至交趾、佔地等地,都大量使用宋人的銅錢。

  南宋海外貿易的發達,不但讓人口流失還附帶著大量銅錢外流,海商出海往往“以錢附搭其船。”

  史記:“海舶飛運,所失良多,而銅錢之洩尤甚。”就是說兩宋在海貿中,流失的銅錢是最多的。

  如紹興十三年(1143年),泉州商人“夜以小舟載銅錢十餘萬緡入洋,舟重風急,遂沉於海。”說的就是泉州海商超載攜帶太多銅錢出海貿易,導致船隻沉沒,隨船財富也一同葬入茫茫大海。

  除了在外國值錢和流失,更有甚者:“銷熔十錢得精銅一兩,造作器用,獲利五倍。”“民多銷銅錢為器,利率五倍,乞禁約。”。

  銷錢鑄器成為宋時普遍現象,這種現象在作為日常使用銅器之一的銅鏡上也表現的淋漓盡致,以至於有的宋鏡直接鑄明“每兩一百文”“佳者每兩一百五十文”。

  民間把銅錢都銷燬,然後做銅鏡,價格能翻五倍,這也使得銅錢大量消失。

  現在趙與芮在信州銅場自己私鑄銅錢,發現只要管理得當,只會賺錢,怎麼可能虧本?難怪兩宋官方鑄錢老是虧本,而民間私鑄到處都是。

  “我們主鑄了嘉定通寶(當五即五文錢)、嘉定元寶(當十)、崇寧通寶(當十)、大觀通寶(當五、當十),目前就這五種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