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 作品

第40章:第一次黃海海戰(上)


                 1894年9月中旬,日本與北洋、南洋各進行了多次兵力及物資投送。

  鑑於仁川港被水雷封鎖,日軍排雷作業不順,於是他們選擇了在牙山灣內登陸,在此期間,日本將入朝部隊的規模擴展到了13.8萬,達到了戰爭一階段的頂峰。

  而南北洋則圍繞鴨綠江防線,在南端大東溝海域進行作業,投送兵力,鴨綠江防線上已經聚集了七支軍隊的168營,共計12.3萬人,其中6萬多人為南洋陸軍、江南楚軍、甘陝楚軍、鄂字練勇、桂字練勇等楚軍系統的部隊,這部分人是能夠完全接受或配合左宗棠領導的部隊,4萬多人為銘軍、毅軍、盛軍、奉軍及靖邊軍、蘆榆防軍、仁字虎勇、盛字練軍、吉字練軍、齊字練軍、鎮邊軍等淮軍系統的部隊,主要聽從宋慶、聶士成、左寶貴三人調配,最後還有1萬多人,為八旗馬隊,由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統帥。

  這些部隊分左右兩翼,形成東起蘇甸及長甸河口,西迄大東溝、大孤山,綿亙數十里的鴨綠江防線。

  除了陸軍部隊,長江江防艦隊、湖廣水師和珠江口水師營也在南洋艦隊的護送下來到了鴨綠江上,這其中包括十餘艘各噸位的長江炮艦、炮艇和兩艘蚊炮船,用來進行口岸防禦和水上火力支援。

  雙方不斷地圍繞鴨綠江的攻防展開一系列準備,而遊曳在大東溝海域的南北洋艦隊就被戰時大本營視作眼中釘。

  1894年9月17日凌晨3時,距離濟扶島還有二十海里的黃海東部,月影稀疏,夜色朦朧,海天之間星星點點,波浪起伏間,一支艦隊打著夜燈,正在謹慎的靠近牙山南側的山脈,貼近海岸線,靜悄悄的駛往深入牙山灣的平澤港。

  這支艦隊正是從琉球海域偷偷趕來的快速艦隊,由吉野、秋津洲、八島、新高、對馬五艦組成,她們將與駐在牙山的其他日本主力艦一同組成聯合艦隊,共計十六艘主力艦,總噸位近四萬六千噸,可謂是傾巢而出,對南北洋海軍展開打擊。

  同時,為了迷惑南洋,日本依然將春日、浪速、高千穗三艦留在了琉球海域,並對東海進行襲擾偵察,暫時牽制住南洋海軍的快速艦隊。

  對於日本海軍的行動,南洋也無從得知,但是此時在大東溝附近海域活動的艦船並不只有南洋海軍,北洋才是主力,他們與南洋、粵洋一同組成了一支混合艦隊,包括了北洋水師的全部主力,南洋水師的楚雄、楚泰、龍威、定海、濟海五艘主力艦以及粵洋水師的廣清、廣濟、廣武三艘老式巡洋艦,共計十七艘戰艦,總噸位五萬兩千噸,這支混合艦隊也在最近半個月內也進行一定的訓練,但由於戰術等方面差異較大,最終成效不佳。

  ......

  9月15日,北洋艦隊的主力,共計軍艦9艘,附屬艦12艘,在丁汝昌率領下到達大連灣。

  凌晨1時,銘軍的十四個營共七千人分乘九艘運兵船向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進發。中午,艦隊抵達大東溝(今遼寧省東港市),到次日早晨,軍隊全部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