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飲食男女 作品

第99章 王姐歸來

  而李懷德也在等,等這陣風吹起來,他也好起一起,等景玉農在不斷的跌倒中看清誰才是軋鋼廠裡最有實力的那個人。

  景玉農是在賭,賭聯合企業能快速突出重圍,打開局面,尤其是現在,她將聯合企業的人事權抓的很緊,就連王敬章想要活動都沒有可能。

  項目初期,權力集中會更方便指揮和管理,景玉農是老機關了,在這一點比誰都清楚。

  現在這個時期,她只會用基層管理者,不會用中層,管理層越是扁平化,對項目的初創越是有好處。

  她是不會允許聯合企業項目工地出現居民區項目工地那種狗屁倒灶的事情的。

  居民區項目從一開始就是缺錢的,所以用了很多廠裡的義務工人。

  但聯合企業沒有,直接用的建築隊工人,講究的就是一個防備。

  她現在防備廠裡的工人搗亂都來不及呢,怎麼可能讓廠裡的工人進場呢。

  在建設資金問題上,她管理的財務處更是給聯合企業項目工地做足了預算,廠房設計的是相當合理和完善。

  依託亮馬河,預留出了多個地塊,更是在場地內部預留出了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的空餘土地。

  照著李學武上次放馬的時候看的,這聯合企業廠區建設完成後,都能當標準工廠環境使用了。

  按照設計和規劃,以及未來的廠區管理,這邊的聯合工廠是獨立的。

  也就是說,從管理層開始,到下面的工人,都是屬於聯合企業這一個聯合體來管理的。

  上面是一個總廠長,軋鋼廠副廠級待遇,下面各分工廠設管理廠長,副處級待遇。

  也就是說,一旦聯合企業建設完成,就會產生相應的副廠級和副處級的位置。

  剩下還包括了正科、副科等等管理層空缺,李學武一想都知道景玉農打的什麼算盤。

  李懷德在軋鋼廠站住腳是因為他來的早,根基深,背景強,再加上有能力。

  像是她們這種新來的領導,谷維潔是依靠對讜務工作的熟悉,以及強大的管理和調配能力,在組織工作上確實做的好。

  現在又有了居民區項目託底,明眼人都知道,谷維潔開始有群眾基礎了,再加上讜務基礎,過幾年接廠長也好,接書記也罷,都是沒問題的。

  薛直夫的路比較窄,他是專職的紀監書記,業務也只是管著紀監那一塊兒,跟工人之間的業務接觸不多,跟幹部之間的接觸更是矛盾的。

  所以他是不需要幹部基礎,也不需要群眾基礎的。

  景玉農都需要,都想要,她是業務副廠長,人事、財務一手抓,還抓著服務處,妥妥的常務副配置。

  也就是因為她初來乍到,沒有群眾基礎,也沒有幹部基礎,這才讓她發揮不出實力,在軋鋼廠也是沒有影響力的。

  如果藉著這次機會,聯合企業幹部大分配,這一塊蛋糕拋出來,她的幹部基礎就有了。

  解決了初期的盈利,再開展業務擴展,那群眾基礎也就有了。

  這是她尋求正治生態突破的目的,就是要在軋鋼廠站穩了腳。

  但就是偏偏有人不讓她站穩了,不讓她突破。

  李學武看了樓上一眼,滿眼的微笑,像是在問景玉農,是誰?

  是誰不讓她突破的,是誰在限制她站穩腳跟的。

  李學武的視線往一頭看了看,又往中間看了看。

  答案是所有人,軋鋼廠領導班子裡的所有人。

  之所以把這麼重要的三個部門交給景玉農,還讓她管了從李懷德手裡搶過來的聯合企業項目,楊鳳山真的就是好心幫她?

  兩人又沒有那種關係,憑什麼啊?

  憑景玉農長得好看?有氣質?

  再好看,再有氣質,也抵不上這麼大的正治資源啊!

  原因就是景玉農沒有幹群基礎,就是初來乍到,在軋鋼廠沒有根基,便於掌控。

  為什麼同樣都是新來的副廠長,她能掌控常務副的標配部門,而鄧之望就只能掌控邊緣部門?

  是因為楊鳳山對她偏愛?

  根本原因是鄧之望調來前就是業務口的幹部,而景玉農是部裡下來的幹部。

  尤其是景玉農,以前就是搞財務管理出身,妥妥的輔助角色。

  楊鳳山不敢讓李懷德摸著這些關鍵部門,更不敢讓鄧之望摸著,培養出一個競爭對手就夠了,再養一個鬥地主玩嘛?

  現在景玉農不甘心當配角,想要把腳落在地上,手裡穩穩當當的握著這仨部門,你說楊鳳山讓,還是不讓?

  再說楊元松,作為書記,他是不希望業務口一條心的,如果業務一條心了,那就跟讜務這邊分心了。

  只有業務口有競爭,有壓力,他們管理業務才能方便,才好掌控。

  且看讜務部門的配置,全是針對業務口的,不是控制就是監督,要不就是培養和教育的。

  紀監和審計管監督,讜組部管幹部任用,宣傳處管輿論喉舌,讜校管培養和教育。

  唯一一個不是針對業務口的武裝部還合併給了業務口的保衛處,也成了被針對的對象。

  廠裡誰不知道,讜務那邊的人管著業務這邊的人,業務的人管著工人,工人集體監督著讜務那邊的人。

  這就是一個比較弱,有缺點的閉環。

  缺點和薄弱環節就是工人集體監督讜務的部分。

  但讜委會、讜代會也是由基層讜組織一票一票選出來的,是能代表工人集體意見的。

  李學武即將參選的讜委委員就是這麼產生的,由讜組提名,先是在保衛處選,然後在代表會上選。

  當然了,讜組不是,讜組是上面任命的,比如楊元松、楊鳳山等人都是任命的。

  讜組的人一定是讜委,但讜委不一定是讜組,一個是權利,一個是領導,說著好像很複雜,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大事過讜委,讜委有提建議和意見權利,也就是在開那種讜委會的時候,坐在外圍的李學武能說話了。

  他的建議和意見,相關領導必須給出回覆,如果他反對的,也是要記錄下來,作為考核提議領導的標準。

  而決策型的事情會過讜組會,也就是由廠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範圍就縮減到了副廠級,且是被上面確定了是讜組成員的,才能參加。

  再集中的就是書記辦公會了,這個就更小了,只有讜委的三個人和廠長一個人能參加。

  因為軋鋼廠有三個副書記的名額,楊鳳山必然是要佔一個的,這樣他在讜委那邊也是有話語權的。

  讜務管理業務的時候,既怕業務合久必分,又怕業務分久必合,三國鼎立是最好的。

  比如楊鳳山、李懷德和其他人,這就是最好的局面。

  任何一方單拿出來都不會比任何一方強很多,這就是平衡。

  現在景玉農要出頭,要當“帶頭大哥”,要從其他人那堆兒裡跳出來單立一支。

  你想吧,沒了景玉農後,剩下的那些其他人還剩下誰了?

  權利的失衡必然帶來複雜的爭鬥關係,也必然會給正常的工作秩序帶來混亂。

  你想想李學武是怎麼對待於堯這位“帶頭大哥”的,楊元松就會怎麼對待景玉農。

  甚至比李學武更狠,更不留情面。

  上次的會議上,景玉農沒有按照楊鳳山的意思做,這些天楊鳳山就沒給她好臉色。

  包括楊元松也是,他現在是協調楊鳳山在控制李懷德,不能在這個時候出現第二個李懷德了。

  更何況她手裡的資源還是楊鳳山給的呢,這不是找挨抽嘛。

  於德才跟李學武彙報的,景玉農準備同聶成林協調,在軋鋼廠特有商品生產上卡一卡李懷德,好反制李懷德限制聯合企業的原材料進口問題。

  這件事被楊鳳山給擱置了,就李學武想來,原因無非就是兩個。

  一個是連同書記,配合工作組壓制李懷德的目的就要達到了,尤其是今天李懷德的“頭馬”開會被點名批評,立為典型將要被處理,這就相當於斷了李懷德的一隻胳膊。

  貿易項目是給軋鋼廠賺錢的,是給居民區賺錢的,要是出了問題,怕不是會適得其反,讓李懷德抓住機會反擊。

  所以楊鳳山不會做這種自毀長城的事,更不會為了聯合企業項目去限制貿易項目。

  說直白點,景玉農把蛋糕捂的這麼狠,楊鳳山不想跟她爭競這個,但也減少了對她的支持。

  居民區的項目資金問題已經得到了初步的解決,後續也將會有貿易項目進行補充。

  那聯合企業項目的位置就會變得尷尬起來,景玉農所處的位置也會變的尷尬起來。

  是,誰都不嫌錢多了咬手,但也要權衡利弊,楊鳳山也會考慮這麼做會不會激怒李懷德。

  李學武的這一招撤梯子,讓李懷德拍案叫絕,面上是說李學武厲害,可實際上也是深深地忌憚了起來。

  因為這一招招的佈局實在是太過於嚴謹和狠絕。

  楊鳳山帶著景玉農、鄧之望同李懷德爭來爭去的,現在的結果是,楊鳳山損兵折將,景玉農被高高掛起,鄧之望“魂歸故里”。

  而對應的是,李懷德遊刃有餘,聯合了谷維潔出奇制勝,佈局了董文學“王姐歸來”。

  關鍵是李學武的暗棋還沒下完呢,楊鳳山就要鳴金收兵,偃旗息鼓了。

  景玉農跟楊鳳山的關係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裂紋,只要聯合企業遇到挫折,再被楊元松和楊鳳山打壓兩次。

  那個時候就是李懷德張開懷抱,說:“快到哥哥這裡來”的機會了。

  而楊鳳山的保留地,鐵桿支持者聶成林手下的哼哈二將也是被李學武給調撥的生了二心。

  尤其是現在,聶成林看不得李懷德讓人在車間裡搞事情,對李懷德的怨懟都做在了實處。

  除了在日常的工作中,會對李懷德看不上眼,在下面的管理上也是會發洩出來。

  幹生產管理的副廠長都是從生產管理處上來的,更都是聶成林、鄺玉生這樣的執拗性格。

  他看不慣李懷德的這種真小人,對跟著李懷德“沆瀣一氣”的李學武等人也是看不上眼。

  所以設計處、安全生產管理處同保衛處搞的合作項目也一直都被他針對。

  只是現在他催著鄺玉生和夏中全,而兩人因為下面的工人補助問題一直僵持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