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泡枸杞 作品

第九十七章:鄉試前的小風波

 宛平城儼然一座京師西南雄關。

 東西長六百多米,南北寬三百多米。

 總面積二十萬多平方。

 城池內有翁城、羅城,南北無門。

 東西開兩城洞門,順治、永昌。

 城郊市集、村鎮密佈,西面盧溝橋橫跨永定河。

 它承載了十三世紀馬可波羅的足跡。

 無數商隊、讀書人的足跡。

 這日。

 挨近孔廟的坊間飯店、茶館、酒鋪。

 人流雲集。

 落榜的有人捶胸頓足、嚎啕大哭。

 有的失魂落魄、借酒澆愁!

 科考選拔上的人又有一種優越感。

 有的寫詩嘲諷他人。

 有的春風得意、沾沾自喜。

 儒教至此,醜態十足。

 良鄉諸生魏無知也在過關之列。

 此人在家鄉小有名氣,關於他無知的名字。

 倒是少有人嘲笑,據說大有來歷。

 《論語,子罕》篇。

 孔聖人說;“吾有知乎哉?

 無知也有,有鄙夫問於我。

 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因此。

 根據孔聖人的解釋,無知反而是一種謙虛、好事。

 縱使私底下有一部分讀書人不尊敬聖人。

 時常辱罵、調侃孔孟二聖。

 甚至拿“無知”二字來嘲笑魏無知。

 他也不以為忤。

 坊間店鋪內,寬敞大堂。

 三五知己成群結隊,討論話題都是這回科考。

 夥計、酒保、茶保來回穿梭。

 “魏兄,大楚第一神童賈景之也過關了。

 據聞他卷面不潔,被墨汁浸染。

 我等沒看過他的卷子,不知學政大人何以取他?”

 魏無知面色溫言地笑笑:“賈景之的時文、試帖詩在下看過了。

 雖也不是十分優異,但也無可指責。

 定在前十,是很公正的。

 卷面不潔是無心之舉。

 據說是同座的司馬匪鑑打擾的......

 不過他那首詩卻已經傳開了!”

 “原來如此,究竟是何等妙筆!

 還請魏兄明言,我等洗耳恭聽。”

 魏無知輕搖湘妃竹扇:“賈景之詩云:寶藏在山間,誤認卻在水邊。

 山頭蓋起水晶殿,珊長峰尖,珠結樹巔。

 這一回,崖中跌死撐船漢,告蒼天。

 留點蒂兒,好與朋友看!”

 “此詩果然有妙處,誤認卻在水邊。

 點明非是他打翻墨汁,是無心之舉。

 倘若八股、試帖詩過關。

 卷面不潔也可原諒。

 倒也無人指責陳學臺了。”

 魏無知搖頭道:“學臺大人還是擔心的,卷面不潔。

 本就能判為下等,可賈景之館閣體練得還行。

 學臺大人見此回了一首詩。

 此事必然傳開又是一段文人佳話了。”

 “咦?是何詩?說來我們也聽聽。

 不僅能飽飽耳福。

 也讓落選的同仁好有個借鑑之處。”

 魏無知輕笑道:“陳學臺詩云;寶藏將山跨,忽然間在水涯。

 樵夫漫說漁翁話,詩句雖差。

 文字卻佳,怎肯放在他人下。

 常見得登高怕險,哪曾見會水溪殺。”

 “嘖,難得!難得!這是一段佳話了!”

 “昔有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日填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張水部回詩,朱慶餘聲名大震。

 今日賈景之此舉,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最難得的是,魏兄乃羅師兄表親。

 他對事不對人,以直抱怨,此乃真君子。

 毫不諱言,這份心胸、氣度可敬可佩!”

 賈琮與週六合、張冇才、王浩三人角落一桌,側耳傾聽後。

 三人微微一笑,他們三人也取中了。

 過幾天便要送往貢院。

 週六合是孝子、苦讀型,十六歲了。

 說是“肯下十年苦功夫”也不為過。

 張冇才是涿州天才,十五歲。

 王浩則是宛平本地人,據他說家境殷實。

 他年齡最大,十七八歲。

 這四個蘭陵盟元老,個個皆是八股精英。

 其中王浩考過一次鄉試,落第了。

 這回算是第二次。

 他們正聽著。

 中間靠左一桌唯有一位生員。

 自個兒斟酒、不點菜,方巾斕衫,面目無神。

 喝著喝著忽然嚎啕大哭,頭伏於桌。

 頓時吸引了所有考生目光,賈琮望過來。

 此人正是他同桌考生林浩!

 林浩鑑哭道:“我無顏面見桑梓父老矣!”

 一時椅子、條凳與地面木板的摩擦聲響徹全場。

 有不少生員過來安慰。

 魏無知當先勸慰道:“林兄何必自慚形穢。

 勝敗乃兵家常事,科場如戰場。

 何況現下只是頭場科考。

 後面還有錄科、錄遺呢!

 若有信心、鴻志,何愁不過。”

 此言一落,有不少人感同身受。

 紛紛動了惻隱之心:“不錯,不錯,縱使今年不過。

 還有下一個三年,人生有幾十個三年。

 大不了就和八股耗一輩子,一個考官眼瞎也罷了。

 不可能每個考官都眼瞎。”

 聽著眾同仁的勸慰之語。

 林浩情緒也冷靜幾分,以手袖揩拭眼角淚水。

 搖頭晃腦道:“多謝諸位仁兄好言勸慰!

 奈何在下非家境殷實者!

 我選為房山縣學生員,已是滔天大幸!

 想昔日房山桑梓,老母勞累至死,春種秋收。

 去過賦稅、徭役,筆墨紙硯之費尚有何幾?

 忝為諸生,幸能免去家中二丁徭役!

 然筆墨紙硯、時文子集、趕考住宿之費。

 全賴桑梓父老捐贈矣,今不能中?安能苟回?”

 週六合聽得不由潸然淚下:“林兄也是我同年了。

 但生員過千,我也不知你現狀。

 既然家中使費蜩螗,然而每年歲考。

 重定等級,林兄若肯努力判為一等。

 領些官府補貼,亦不是難事啊。”

 “你周兼達是大孝子,歷來得縣尊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