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漁夫 作品

第60章 興華軍

 這是非常淺顯易懂的道理,你幫別人幹活,什麼好處都沒有,也沒有薪俸,那還幹個屁。為什麼投降清軍的明軍立刻就變成了虎狼之師,就是這個道理。清初的統治者也深知這個道理,在很多時候,投降的明朝邊軍,陣亡者的撫卹最高能達到馬兵七十兩,步兵五十兩。這麼高的撫卹,難怪投降的明軍在戰場上這麼拼命。

 求活旅的陣亡撫卹金當然沒有五十兩,高衡現在雖然手頭有不少金銀,但也不能做到五十兩這麼誇張,士兵的撫卹銀定在二十兩。但是這二十兩能實打實發到家屬的手裡,不會有任何剋扣,這樣,士兵們免去了後顧之憂,就算是自己陣亡了,家人們也能生活得很好,到了戰場上當然會用命。

 高衡這麼一問,眾人立刻撓撓頭笑道:“休息好了,呵呵,呵呵。”

 高衡點點頭,面色忽然嚴肅道:“休息好了,我們就要幹正事了,今日召集大家前來,是要跟大家商議三件大事,關乎我們前途命運的三件大事。”

 眾人面色皆是一正,紛紛豎起耳朵,聽高衡說話。

 “第一,就是軍隊,軍隊是我們的立身之本,如果沒有軍隊,我們將一事無成,也不會有安定的生活環境,安南人畏威而不懷德,若不是我們接連幾次擊敗了他們,我們可能一天都活不下去,所以既然我們的人口有了大幅度的增長,要想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我們就要大力加強軍隊的建設,本將決定,擴軍。”

 “擴軍?擴軍?”眾人立刻竊竊私語起來,大堂上響起了一片嗡嗡聲。

 高衡肯定道:“不錯,擴軍。軍師,你來介紹一下我們的人口情況。”

 成子龍清了清嗓子道:“諸位,我求活旅治下人口,最開始有一萬,經過多次和安南朝廷的交換和鄰近地區一些僑民的投奔,我們現在擁有的人口是五萬兩千三百四十六人,大約是一萬多戶,並且還有六千戰俘充作苦力,總人口數接近六萬,已經相當於脫縣原有人口的兩倍。”

 “嚯!這麼多。”眾人發出一陣驚呼,這些武將們對人口倒是不太關心,或者說對數字不太敏感,六萬人口,若是放在大明,當然不算什麼,大明境內一個稍微有點規模的縣城估計都不止六萬人,但是在安南北部,一下子聚集將近六萬人,已經算是很大規模的數字了。

 “大家都應該聽清楚了,如此一來,我們的軍隊就必須要進行擴大,軍隊是我們的基本盤,六萬人口,戰俘也是勞動力的一部分,這些戰俘本將是不會把他們招進軍隊的,但是他們可以騰出不少青壯男子的份額來,所以我軍應擴軍至六千人。”高衡斬釘截鐵道。

 “六千人?”眾人對這個數字感到驚訝,原先求活旅可是一直只有兩千人的規模,六千人可是擴大了三倍,本來按照古制,一個旅有三千人,雖然他們叫求活旅,可是從來沒有滿員過,現在一下子徵召六千人,等於是兩個旅的人馬了。

 其實這個數字也是高衡和成子龍經過精心考量的,古代的生產力跟後世的生產力不同,並且當兵的標準也不如後世高。以華夏的幾個時間段來舉例,比如戰國時期,一般認為,軍民比例就是十比一,也就是十個人當中有一個士兵。

 到了後世,華夏的人口不斷擴大,軍隊比例才降了下來,比如大明全國有兵一百餘萬,而根據後世的史學家測算,明末華夏已經有上億人口,如此看來,軍民比是八九十比一,但實際上,明末群雄割據,各種混戰不斷,比如李自成動不動就能拉出百萬大軍,所以實際上的軍民比例會更高。

 求活旅和僑民們生活在強敵環伺的環境中,安南是敵對方,他們取得了安南的土地,安南人肯定忍不了。而眾人不知道,高衡卻知道的是,再過幾年,華夏易主,明廷滅亡,到時候局面會更加混亂,亂世之中想要自保,沒有十分之一的兵馬肯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