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139.第138章 急與不急

來,就是忠臣,不來,就是反賊。

只要不來,什麼士卒不捨、地方需要,都是反賊保持現狀的藉口罷了,沒有模糊空間。

劉辯不願給董卓像歷史上那樣拖延的機會。

但他卻不能一拍腦門就倉促行事。

不僅接任董卓的人要挑選好,而且九卿現在沒有空缺。

要召董卓入京,總得給他留個位置吧!

畢竟九卿不像三公,可以藉著天災人禍想罷免就罷免。雖然理論上九卿也可以屈尊外任二千石,但一般情況下不會平白無故地這麼幹。

總不能讓劉辯抓著一個九卿的手,深情款款“我要試探董卓,把你位置讓出來吧”

這時候,劉辯忽然意識到了經常罷免三公的一個好處,位置好挪。

果然,這些政治傳統的存在是有其原因的。

出於現實考慮,劉辯只能先捏著鼻子認了董卓的處置方案。

可若是董卓以解決南匈奴諸部為由一直拖延,這絕非劉辯願意看到的。

最後,劉辯決定先派出一位侍御史去西河郡進行調查,同時也傳令給公孫瓚和崔均。

御史臺在經過小規模擴張之後,其中的侍御史也分成了兩部,一部繼續原本的侍御史工作內容,一部專門巡查地方。

此次奉命前往西河郡的侍御史,乃是司馬防。

沒錯,正是司馬懿的父親。

隨著後續公孫瓚、崔均、王柔等人的奏書陸續抵達,朝廷所獲得的消息更加全面。

如王柔和羌渠單于的奏書就明確了鮮卑使者的存在,而公孫瓚和像崔均這樣的幷州一郡太守則在彈劾董卓擅自行事。

如果不知道董卓在歷史上的作為,劉辯可能也會相信董卓。

在劉辯的這份懷疑之下,和董卓一個立場的王柔就被凸顯了出來。

隨後劉辯一查他的履歷,好傢伙,此前並未有過帶兵打仗的經歷。

幷州版的王睿嗎?

雖漢家士大夫中屢有那種初次領兵就能取得不錯戰果的全才,但劉辯可不想賭這個他連名字都沒聽過、也沒過往戰績的人是個將才。

突然換掉董卓容易造成幷州混亂,那換一個看起來沒什麼存在感的王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