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筆梨 作品

第238章 危中有機(六)


                 1931年,歐洲金融市場爆發了擴散性金融危機……

  當年5月,奧地利擠兌存款的浪潮波及到了匈牙利、捷克、羅馬尼亞、波蘭等東歐國家;7月初,德意志的銀行危機迫使美、英、法決定讓德意志延期償還貸款3個月;7月下旬,英格蘭的擠兌風潮使得經濟體在短短兩個月內流失了至少2億英鎊的黃金儲備,英格蘭官方被迫於9月21日宣佈脫離金本位國際金本位體系正在崩潰。這場金融恐慌在波及整個歐洲後回過頭迅速轉向了黴國,1932年6月黴國也流失了近20億美元的黃金。

  在危機面前,各國起初各自求生,採取以鄰為壑的措施與政策。在金融方面,與英鎊保持固定匯率的相關國家和地區也相繼放棄金本位,形成了英鎊集團。

  1931年至1932年,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奧地利、阿根廷、希臘、捷克、拉脫維亞、丹麥、愛沙尼亞、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羅馬尼亞、東洋和巴拉圭等國施行外匯管制,法蘭西則因其黃金儲備充足而堅持施行金本位,並從1931年9月起連續將美元儲備兌換成黃金,到1931年12月中旬,法蘭西從黴國聯邦儲備系統換走共計3.5億美元以上的黃金。

  與此同時,比利時、瑞士跟荷蘭等國的銀行也相繼向黴國聯邦儲備系統提出將美元儲備兌換成黃金的要求,黴國的金融體系由此陷入了巨大的恐慌,黃金流失達到7.55億美元,自此,一戰後重建的國際貨幣體系從本質上講可以說是徹底崩潰了。

  金幣本位制是以黃金作為貨幣金屬進行流通的貨幣制度,它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貨幣制度。1816年,英格蘭頒佈了《金本位制度法案》,開始實行金本位制,促使黃金轉化為世界貨幣。隨後,德意志於1871年宣佈實行金本位制,丹麥、瑞典、挪威等國於1873年也相繼實行金本位制。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各國已經普遍實行了這一貨幣制度。

  金幣本位制的主要內容包括:(1)用黃金來規定貨幣所代表的價值,每一貨幣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國貨幣按其所含黃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價;(2)金幣可以自由鑄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將金塊交給國家造幣廠鑄造成金幣,或以金幣向造幣廠換回相當的金塊;(3)金幣是無限法償的貨幣,具有無限制支付手段的權利;(4)各國的貨幣儲備是黃金,國際間結算也使用黃金,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

  從上述內容就可看出,金幣本位體制有三個特點: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輸出人。

  由於金幣可以自由鑄造,金幣的面值與其所含黃金的價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幣數量就能自發地滿足流通的需要,從而起到貨幣供求的作用,不會發生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

  由於黃金可在資本主義國家之間自由轉移,這就保證了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統一,因而金幣本位制是一種比較健全和穩定的貨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