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 作品

第118章 顏良不哭,我們還是比文吧!

 而且,他和文丑帶領的都是袁紹的部曲親兵,在初平四年的剿滅黑山軍之戰後,就沒再上過前線,就是想和人打也找不到啊!

 可是今兒這一戰之後他這個河北名將,豈不是要變成河北笑柄?以後還怎麼在袁紹軍中混日子?不僅袁紹不會要他,別的主公也不會再要他了。

 因為他這樣的猛將在軍中真正的作用就是給下面的小兵壯膽打氣——率領他們將軍是個猛男,一個可以打一百個,天下無敵,萬夫不當這多能鼓舞人心?

 如果領著他們的將軍是個孬種,連個女人都打不過,這多打擊士氣?

 這樣的“猛將”,誰還要啊?

 想到這裡,顏良哇一聲就哭了!

 他這是人到中年,事業失敗,要回家吃老米了

 看見顏良大哭起來,呂琥也有點不好意思了,人家挺大一河北名將,讓她給坑哭了對,就是“坑”哭的!如果要比真實的武藝,三五個呂琥也打不過顏良啊!

 但是比騎矛衝刺那個人的武藝可以發揮的空間就不大了。這主要比馬術,比馬力,當然也比馬具了。

 呂琥的馬術當然不在顏良之下,她從小就在父親呂布,“義祖父”董卓的教導下練習騎馬,名師出高徒,馬術那是相當了得。而她的戰馬也是西涼良駒,赤兔馬的親戚,又高又壯,比顏良的河北馬強太多了。而馬具就更沒得比了,高橋鞍、雙邊鐙、馬蹄鐵,這可是讓騎兵得以在中世紀壓倒步兵的三件套啊!

 在這三件套出現前,騎兵的衝擊和騎射能力都得不到充分發揮,在步騎對抗中常常處於劣勢,但是在這三件套出現之後,騎兵的優勢可就真的起來了

 而在擁有了馬具方面的壓倒性優勢後,那個“賽呂布”周瑜還很陰險的把比武地點選擇在了一座石橋上,石橋的橋面堅硬,而且還坑坑窪窪的,很傷馬蹄,沒有馬蹄鐵的騎兵在石橋上行走都有可能馬失前蹄,別說奔跑了。

 所以這次比武,壓根就是一場欺負老實人的詭計,呂琥其實是勝之不武的。

 不過這呂琥還是挺會安慰人的,看著哭哭啼啼的顏良,就好言相勸道:“大塊頭,別哭了,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不小心從馬背上滑下去了嗎?勝敗兵家常事,伱回去好好練練,也許下次落馬的就是我了。”

 她的話倒是說得挺好,但顏良其實已經沒有機會了,他再也沒有機會在戰場上見到關二爺的英姿了!

 他註定只能回家收租,妻妾成群,兒孫滿堂,老死鄉里了!

 而顏良的好兄弟,守在石橋北面的文丑,卻比較“聰明”,他已經看出呂琥的馬上功夫了得了,即便自己上場,也有可能讓她一矛捅下馬來!

 畢竟騎著大馬用騎矛互捅,本就有相當的“運氣”成分這樣的比武還是免了吧!贏了不好看,輸了沒法混,太虧了。

 於是他也不接著上了,而是調轉馬頭就跑回了袁紹跟前,還大呼小叫道:“明公,明公這武沒法比啊!那個呂琥是呂奉先的女兒,是‘呂后’啊!我乃河北名將,怎麼能欺負一個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