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奏我長河吟 作品

第81章 神兵龍氣,武道仙道

 第81章 神兵龍氣,武道仙道

 在處理完黃巾力士的屍首後,張晟便帶著葉橫舟,朝他們在太行山裡的據點而去。

 一路上,張晟向葉橫舟介紹了很多此界人人皆知的常識。

 身為太平道的真傳,張晟這一身法術雖是不太濟事,卻的確是個博聞強記,通曉古今。

 而且因為做的是殺人放火的造反買賣,他對天下各家的修行之道更是知之甚詳,無論哪門哪派,都能說出個一三四五來。

 此界雖是有諸多奇人異士,萬千修行法脈,可卻有三種道途聲勢最為煊赫,為天下顯學。

 其中之一,便是上承黃老的正統道家。

 所謂天地有氣,翻然自化,清濁分別,清氣衍生虛空,有質無形,濁氣演化地母,有形無質。

 道門修行注重一個“清”字。

 道人入門的第一課,就是要以存神法,在識海腦宮中觀想出一尊尊神明,借諸天神明之力,吐納天地間的清氣,洗練身軀裡的濁氣雜息,歸復先天元胎,與天地交感共鳴,最終抵達舉霞飛昇的羽化境界。

 傳承自蚩尤、姜尚的兵家武道則是與重清貴虛的仙道截然相反,根植於一個“濁”字上。

 這位千古罕見的霸道天子,通過收西域、平南夷,令霍去病、衛青等征討匈奴王庭,封狼居胥等舉動,將自己的權威刻進了大漢國土的每一個角落。

 這種修法因求清虛的特性,對資源的要求很高,昔年漢武帝為求道門長生,徵召東海異人安期生,以傾國之力,鑄造了一尊神兵層次的仙人承露盤,採和氣之精液,承清露于飛雲,凝成天漿甘露,用於修行。

 儒門士人能夠通過五經博士科這個渠道分享這股天下間至尊至貴的力量,自此以後,傳承各種“真經”的世家,成為了天下儒門最大也最強的組成部分。

 這種力量,叫做儒門經學。

 兵家修行,都是以濁氣為根基,任憑後天雜氣充盈四肢百骸,用這些隨處可見的力量來打熬一身血肉筋骨。

 直到漢武帝時期,一代儒宗董仲舒橫空出世,儒學地位才有了根本性的變化。

 其餘道人就算達不到這個程度,也要藉助木石花葯等長生靈物,可這些天材地寶,哪個不是長在僻靜無人處,不受紅塵濁氣汙染,若無機緣,怎麼可能輕易尋到。

 儒門修行,一開始是以誠心正意為基礎,養育浩然之氣,本質上是練假成真,由虛反實的奇術。

 等練到最高境界,濁氣便能融於肉軀中,最終凝練成一具銅頭鐵額,金剛不壞的神魔戰軀。

 所以,儘管儒門代代皆有大儒,地位仍在底蘊深厚、傳承悠久的道、兵二脈之下。

 兵家務實,根本不講究什麼“精純”,主打的就是一個來者不拒。

 這種力量雖是剛正,卻不如道家、兵家一般,根植於清濁二氣,極度容易因心境改易而產生波動。

 儒門的心意體系也因此攀升到一個登峰造極,再闢新天的地步,最終成為了延續至今的龍脈氣運體系。

 天子龍氣帶來的體系加持,與官位密不可分,一旦官員被罷黜,立刻就會被剝奪力量,比神通自足的練氣士和兵家戰將更好控制,自然得到了皇帝的喜愛。

 可時至今日,這兩種曾在歷史上大放光彩,源遠流長的修行法脈,已不得不讓位於另一種新興的力量。

 當初的蚩尤帶領的九黎八十一戰將,正是憑藉這種法門,與軒轅黃帝戰於逐鹿之野,只要戰志頑強,即使身首異處,猶能酣戰。

 董仲舒糅合道門修法,創立天人感應法,上呈漢武帝,由此開啟了一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大一統時代。

 在漢武帝時期,這位天子當真是可以做到乾綱獨斷,口含天憲,一言可為天下法。

 先秦時期的名將,如吳起、匡章、白起、王翦等,都是兵家武道的大成就者,只是兵家修行重殺伐而不貴生,這些大將中少有能夠壽終正寢者。

 這種天下性的共識,自然將儒門的心意體系擴大到一種無遠弗屆的地步,漢武帝通過設立五經博士科,大力推廣儒門經學。

 由此,儒門通過這個曠古絕今的構思,正式成為了天下間最強的顯學,徹底將道家、兵家兩脈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