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大了 作品

第103章 意外之財,不意外地沒了

本來,當初滿清能入關,就是個挺意外的事情。

從始至終,山海關防線從來沒有被清軍正面突破過,包括皇太極那會兒打到北京城下,乃至數次進兵中原,清兵都是從燕山北麓取道草原,繞過山海關來到的北京城,或者進入關內腹地。

如果不是吳三桂投靠滿清,打開山海關,那現在滿清政權可能依然遊蕩在關外,最多也只是個地方割據政權而已。

而且,最開始的滿清也沒有那麼大野心,不論皇太極還是多爾袞,起先也只是想趁著大明朝崩潰,可以跟著分一杯羹。

當年得知李自成率領大順軍佔領陝西全境的時候,多爾袞還給李自成寫過一封信。

信上的話語也挺客氣的,說“茲者致書,欲與諸公協謀同力,並取中原”,還要“富貴共之”,問李自成“尊意何如”。

只是這封信送到的時候,李自成已經率主力部隊開拔,向北京進發了,收到信的是大順軍榆林守將王良智。

王良智也沒耽擱,馬上就派人將清廷來信的事告知了李自成,只是並沒有引起李自成的重視,或者說,李自成根本就沒有理會這封信。

難怪後世有人評價說,李自成從頭到尾就只是個流寇,缺乏大局觀,更沒有雄才大略。

在當時的形勢下,他作為大順軍的統帥,即將建立的新王朝的開國皇帝,根本沒意識到關外滿清勢力的強大和對中原的威脅,仍然把他們當成關外的野人對待。

要知道,大明朝之所以垮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對付這些關外的“野人”。

明末的各種稅收,特別是“聲名顯赫”的加派三餉,也就是遼餉、剿餉和練餉,是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大明朝最終垮臺的重要原因。

而其中的遼餉和練餉,都跟對付關外的滿清有關,可見滿清勢力對明朝的威脅之大。

面對這樣的情況,李自成作為大順軍的統帥,缺乏應有的認知,對這樣一支可能對新生的大順政權構成嚴重威脅的力量,完全視而不見。

李自成對滿清這支力量,既沒有先行設法安撫,也沒有任何軍事準備,更沒有制定相關的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