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似火 作品

第 73 章 撒一個謊就要由無...

 興遠的招募計劃對慶川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有些從東邊到興遠的流民聽說了兩州的情況,覺得慶川軍更強大,去慶川更安穩,一部分便轉道南下,去往了慶川。

 這些流民都是附近幾個州府的百姓,為避戰亂逃離家鄉的。

 自五六月起,慶川湧入的流民逐漸增多,每天都有幾百上千人。

 慶川對接收流民早有一套熟悉的流程,都不用陳雲州或鄭深出面,下頭的讓人就能將這些流民登記在冊,然後打散安置在各縣,不出一點岔子。

 短期內,這些流民的湧入對慶川產生了不了多大的情況,但正所謂積少成多,一個月幾萬人,一年下來可就是有幾十萬人。

 這麼多人可以提供不少勞動力和稅負。

 而且萬一哪天又打仗了,也不用擔心兵員問題。

 所以對流民的湧入,陳雲州是持熱烈歡迎的態度。凡是新來的流民,官府都按人頭提供兩斤土豆,不是讓人吃,而是給他們做種子的。

 一個土豆可以根據芽包的地方削成幾塊甚至是十幾塊,兩三個月後就能長出十幾株土豆,一株結幾個土豆,這種收比相當不錯了。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土豆生長時間短,對季節氣候沒那麼挑剔。現在這月份了,流民們種植水稻肯定是來不及了,種些土豆充飢最合適不過,在西方,土豆可是主食。

 這樣他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糧食自主,在慶川安定下來。

 除了各地百姓自發湧入興遠、慶川,沒想到葛鎮江又跑來湊熱鬧。

 六月初,葛鎮江派人送了一封信給陳雲州,說願意用兩萬百姓換葛淮安。

 陳雲州看完信直接遞給了陶建華:“就沒見過這樣換的。”

 哪家是用百姓來換主帥的啊?

 只聽說過用城池、俘虜交換,葛鎮江是真摳門。

 陶建華也很無語:“這個葛鎮江怕是不想落得個不管自家兄弟的名聲,但又不願意出錢,不願意割讓城池,所以拿人來換,太小氣了吧。”

 陳雲州嘆氣:“做買賣不都是漫天叫價,坐地還錢的嗎?他捨不得橋州,那用南慶縣換也成啊。”

 陳雲州自然也是知道,葛淮安的命不值十萬兩銀子,更比不上橋州。他就是故意把價碼開高點,然後等著葛鎮江還價,討價還價不就是這樣的嗎?誰一上來亮底價啊。

 其實別說十萬兩了,一萬兩他都願意把葛淮安丟給葛鎮江。

 葛淮安這種暴虐成性又嗜殺,不注重軍紀的將領,難成大事。可能初期能幫葛鎮江開疆拓土,但葛鎮江的地盤一旦穩定下來,鐵定是個拖後退的料。

 所以陳雲州讓人折磨葛淮安,卻還沒打死他,就是想多換點利益。要是能換一萬兩,那都可以給陣亡的家屬們每家發個一二兩銀子了,能讓他們的家人吃一兩個月的飽飯了。

 陶建華也很想收回南慶縣,於是道:“大人,要不咱們將條件改一改,換成南慶縣?這個要求對葛鎮江而言應該不算太過分。”

 “從一州直接降到一縣,

 這也跌得太快了。”

 陳雲州蹙眉,思索了一會兒道,“南慶縣過去是橋州的萬柳縣吧。兩縣相距四十里,不行,太近了,除非一口氣拿下兩縣,不然單是拿回南慶縣沒用,咱們還得分兵力駐守南慶。”

 他們慶川城距南慶縣比較遠,有一百餘里。如果葛家軍在萬柳縣發起進攻,他們的支援最快也要一天多才能到。

 陶建華想了想道:“也是。而且咱們現在兵力比較分散,若是拿下了南慶、萬柳兩縣,那必須得在兩縣陳兵上萬才行,人太少很容易被敵軍攻破,這樣壓力太大了。”

 這兩個縣都是小縣城,城中人口才兩三萬人左右。現在被葛家軍禍害一圈,能不能有兩三萬都不好說。

 人少,意味著縣城的面積也比較小,城中的資源也很少,城牆不夠高,不夠結實。

 陳雲州也有這個顧慮。他們慶川底子薄,才打了兩場打仗,損兵折將不少,如今休養生息更重要,不能一味地冒進圈地盤。收回失地,也得能守得住才行,不然毫無意義。

 “罷了,換百姓就換百姓吧,總比將葛淮安留在這吃白飯的強。不過不是兩萬,我要五萬人,全部由葛鎮江送到儀州。”

 這是陳雲州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的。

 主要是為了防止這所謂的五萬百姓是葛家軍偽裝的。

 送去儀州就不怕了,儀州城早就被盧照燒了,現在家徒四壁,窮得叮噹響。

 現在距秋收還有兩個多月,儀州沒什麼糧食了,很多老百姓都以野菜、瓜果等充飢。要是突然來五萬大軍,哪怕就是把儀州府都搶光了,也沒有糧食滿足五萬人一個月的需求。

 軍隊裡缺糧可是會出亂子的。

 而且儀州那麼遠,中間又隔著個興遠,分出大軍去佔領儀州對現在的葛鎮江來說有害無益,他只要腦子沒燒壞,就不可能讓大軍冒充百姓。

 ***

 別說,葛

鎮江還真打了這樣的算盤。

 慶川、興遠不是在招募百姓嗎?他安排一些將士、細作混入流民中,送過去,有機會就再佔領幾個縣,沒有機會就蟄伏起來,待得他日拿下慶川、興遠時做內應。

 可陳雲州這封信完全打亂了他的計劃。

 他重重將信拍在桌子上罵道:“這個陳雲州,好生奸猾,竟然讓咱們將人送去儀州,而且還獅子大開口,要五萬人。”

 軍師拿起信看完後道:“估計他也是防著咱們安插人進流民中。五萬人其實也不是難事,定州的百姓想走的,都可以讓他們走,只是要咱們護送比較麻煩。哎,如今軍中缺將領,橋州距慶川太近了,韓大帥在前方征戰,後方必須得留個信得過的人守住橋州方可安心。”

 葛鎮江也在考慮這點,為了擴大地盤,他肯定是要往更北、更東的地方擴張的。

 可因為慶川府的存在,後方必須留一部分兵力,以防慶川軍突襲。

 這些人中他最信任的莫過於葛淮安了,其他將領哪怕有些才能,他也不放心將這麼重要的位置交給對方。

 所以在軍師提出用百姓換葛淮安後他就同

 意了。

 這些個刁民一窮二白的,又不服管教,留著是個禍害,殺了也要費力氣,還容易引得下面的人恐慌,傳出去都說他們葛家軍兇殘。不如就用這些廢物去換葛淮安吧,以後說出去,誰不讚他葛鎮江義氣?

 “五萬太多了,四萬,人我只給他送到興遠和懷州交界處,剩下他們自己想辦法。他們要不答應,那就算了。”

 軍師笑著點頭:“大將軍已做出了很大的讓步,若慶川再不答應,此事傳出去,也無人會怪大將軍,只會說這陳雲州貪得無厭。我想陳雲州不傻,必然會同意的。”

 葛鎮江點點頭:“那一會兒軍師替我寫封信給那陳雲州。對了,京城那邊還沒消息嗎?”

 軍師輕輕搖頭:“這個是馮將軍負責的,得問他才清楚。”

 “這麼久了,朝廷還沒把陳雲州給抓起來,這皇帝老兒真是不行。”葛鎮江抱怨道。

 軍師卻有另一番見解:“聽說楚家軍在龔鑫手裡又吃了敗仗,估計是因為這個原因吧。如今朝廷自顧不暇,這陳雲州哪怕有反心,只要沒明目張膽地起兵,朝廷現在肯定不會對他怎麼樣。馮將軍還是想得太簡單了,除非哪一日慶川軍顯現出非同一般的戰力和野心,不然朝廷不會輕易動他的。”

 葛鎮江想了想也覺得有道理:“還是軍師比較有遠見,罷了,指望不上朝廷,那隻能咱們自己想辦法。”

 等他拿下定州、青州等地,回過頭再收拾這慶川府。

 ***

 四萬人,陳雲州也不嫌棄,派了汪洋帶一百名士兵去接應護送這批百姓前往儀州。

 為安撫這批百姓,汪洋還帶了一個好消息給大家。

 凡是願意去儀州的百姓,每人分兩畝地,不可買賣,不可轉租,只能自己耕種,若是自己家種不了,可歸還給官府,從明年起開始繳納田賦。

 儀州動亂,跑的人不少,空出了大片的土地。又因為儀州比較偏僻,很多人到了興遠就不走了,所以現在儀州都還有不少地沒人種,空在那長草。

 現在正好將這批土地拿出來吸引流民,安撫百姓。

 別說,這一招還真奏效,甚至連本來打算去興遠的流民都有些想跟著去儀州,還問汪洋行不行,汪洋自然答應了,誰還嫌人多啊。

 於是,本來只有四萬人的,一路走走停停,不斷地有人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到了儀州之後,隊伍竟然擴大到了六萬多人。

 由此可見,這分地對百姓的吸引力有多大。

 盧照早前就接到了陳雲州的通知,提前丈量好了儀州轄下的幾個縣空出來的土地,登記成冊,等人來之後,先將這些人分為幾部分,讓各縣領回去再分配土地。

 儀州一下子就多了六萬多人口。

 更重要的是,因為大隊伍走了九百多里才到儀州,沿途不少人知道了這個消息,陸陸續續又有人加入了隊伍中,沒辦法,不要錢的土地實在是太香了。

 這樣以後他們就只用交朝廷每年三四成的田賦,自己還能落個六七成。要是租地主的土地,自己頂多只能落

 兩三成的收入,這差別可太大了。

 於是儀州也源源不斷地湧入了不少百姓。

 儀州、興遠、慶川三地相加,一天內湧入的百姓多達好幾千,一個月下來就是十數萬人,要知道三個州府,現在都不足兩百萬人,這對他們而言可不是個小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