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聖人小課堂

 制定這項政策的人,想法其實很簡單,朝廷用一石米去買下灶戶的四百斤鹽,然後兩石米賣給商賈。

 怎麼看,都是朝廷賺了。

 這是在洪武時期給予灶戶的價格,可偏偏,朱元璋搞出了寶鈔。

 兼支錢鈔,以米價為準。

 一開始,還好好的,但是耐不住人家寶鈔隨便印。

 隨著寶鈔的貶值,灶戶的收入開始縮水,同時,私鹽也漸漸興起。

 到了朱祁鎮,其實已經積重難返了。

 此時的灶戶,還能掙扎,但是正統初年的內閣,也就是三楊,為了解決這事,便下放規定。

 兩浙兩淮貧難灶丁除原額鹽課照舊收納,其有餘鹽者不許私賣,俱收貯本場,運司造冊,發附近州縣,每一小引官給米麥二斗。

 給貧難灶丁兩鬥米,那是老爺心善。

 但是,鹽政崩潰可不是區區二斗米就可以救回來的。

 正統十三年,兩淮巡鹽御史蔣誠奏請,餘鹽的官收價格恢復到洪武時的每引米一石。

 可這時的朝廷乃至整個官場,早就烏煙瘴氣,一紙空話,鹽官選擇性執法,強令徵收灶丁餘鹽,連米麥都不給灶丁了。

 至此,鹽政完全崩壞。

 正是因為如此,朱祁鈺必須要擁有一種貨幣,而銀幣的出現,直接給了渤海沿海的灶丁們活下去的希望。

 甚至都不需要他再去提高福利。

 想清楚這些,陳循也豁然開朗了。

 “原來如此!”

 他以拳擊掌,大喊一聲,嚇得王直一個激靈。

 “治大國如烹小鮮,當初臣還有些不明,如今,倒是清晰明瞭了。”

 于謙對著朱祁鈺彎腰九十度作揖,這是執了學生禮。

 很快,其他人也對著聖人行禮,達者為師,不在年齡。

 撓了撓頭,朱祁鈺受禮,躲也躲不掉,道:“這還只是開始而已,諸卿所呈,官營也好,私營也罷,都沒考慮到鹽本身價格。”

 聞言,眾人連忙起身,聖人小課堂再次開課,得認真聽講。

 “去歲鹽課三百一十一萬六千四百五十一引,折色鈔,一千一百四十九萬一千八百四十五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