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小夢 作品

第140章 先進科技創便利,卻難萬事都如意。

 按理來說,張佑佳是曾經在空間站中生活過的人,不至於只看到水星、金星、太陽就如此著迷。究其根本原因是,她太懷念這種生活方式了。自從懷孕回到地球以來,再想登上太空就成了一種奢望。想著丈夫和同事戰友們,一起在宇宙中征戰四方,自己卻窩在家裡一點忙都幫不上。每當想起這些,張佑佳內心深處總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那種感覺很複雜,是後悔懷孕嗎?也不是。她渴望當母親的願望也很強烈。是沒與丈夫共同面對,抗擊吞天獸嗎?或許有這方面的原因。是懷念遨遊太空的感覺,探索未知世界的求知慾嗎?大概每種都有一點吧!各種情緒混合在一起,那種味道恐怕不是世界上任何一種能比擬的。 

 好在科技的進步,彌補了普通人、或者像張佑佳這樣有特殊情況的人的遺憾。圓了他們的太空夢。 

 最初的設想是造一部“太空電梯”,這個概念早在1895年就有人提出了。但由於材料和技術所限制,並沒能變成現實。 

 後來經過各國曆代科學家的潛心研究,太空電梯的構想由“概念”提升到“理論”層次。並一步步的突破技術,只是苦於沒有找到適合製造“纜繩”的材料,就算是號稱抗拉強度最大的“碳納米管”因為不能批量生產,也沒法應用到太空電梯的建造上。但大家並未放棄,仍然朝這個方向努力。 

 後來有的科學家開拓了另一種思路,既然短時間無法突破太空電梯技術,為什麼不發展另一種相對來說可操作性強的技術呢?這就是製造“航空航天飛機”。我們研究太空電梯無非就是兩個目的。一:將人員或者物資送到太空站或者返回地球,實現交互。二:節省頻繁發射火箭和航天器的成本。尤其是在21世紀初期,大部分航天器都是採用一次性發射的模式,用完就丟棄了。因此成本很高,而且只能用於科學研究領域。普通大眾的航天夢只能就是個夢而已。 

 那麼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讓航天器像飛機一樣可以重複使用呢?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和實驗,終於在三十年代初期一款名為“飛天號”的航空航天飛機問世了。又經過幾年的測試和更新,普通大眾也可以像坐飛機一樣,乘坐航天飛機去遨遊太空了。 

 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眾所周知有些疾病不適合坐飛機。同理很多情況也不能上航天飛機。那又怎麼解決這部分人的太空夢呢?科學家們根據vr和3d技術,研究了類似於虛擬遊戲的太空旅行模式。就是林衛華、張佑佳體驗的這個項目的最初版本,那一年是2049年。但那時,沒有這麼的身臨其境、和看3d電影差不多,雖然也很真實,但和2095年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太空電梯也在2049年建成,只是誰也沒預料到後來會發生更加詭異的事件…… 

 總結一下一句話,科技改變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這不,艙內的兩個人已經跨越了太陽系的邊界,正式進入廣闊的銀河系中。首先遊覽的就是太陽系的“鄰居”——比鄰星系。 

 電子導遊正貼心的介紹比鄰星系的基本知識:“比鄰星系位於半人馬座,距離獵戶座的恆星太陽約4.22光年……”這些基本知識,林衛華和張佑佳自然不陌生,只是覺得這是種別樣的體驗。畢竟在這個虛擬系統裡不用擔心宇宙中的各種輻射,不用心驚膽顫的警惕從哪裡竄出來一隻吞天獸,或者被太空掠奪者攔路打劫。 

 不知逛了多久,只聽電子導遊報告:“目前我們已經帶著各位遊客遊覽完整個銀河系,請大家暫時離開艙位,下午一點接著前往河外星系。”緊接著眼前一黑,宇宙中的星系不見了,慢慢的又恢復正常,還在生活艙裡坐著呢。林衛華和張佑佳各自走進裡面的兩間更衣室,換上原來的衣服,然後走出虛擬艙。外面的工作人員溫馨提示他倆,票千萬別丟了,下午可以憑票繼續遊玩。 

 兩人商量一下,找了個附近的餐館,點了兩道招牌菜邊吃邊聊。林衛華問媳婦:“佳佳,今天上午玩的開心嗎?” 

 張佑佳熱淚盈眶,帶著顫音的回答:“衛……衛華……這是我我這……這幾個月以來,最最高興的一天了。” 

 林衛華見狀趕緊掏出手帕來給媳婦輕輕的擦去眼淚,寵溺的說:“不是高興嗎?怎麼還哭了?” 

 張佑佳卻反駁的回答:“誰哭了?我這是幸福的眼淚!” 

 一句話把林衛華也逗樂了,順著媳婦的話說:“好好好!幸福的眼淚,可以吧!快吃飯吧,一會兒都涼了。” 

 “嘻嘻!”張佑佳擠眉弄眼吐舌頭,扮了一個鬼臉。然後低頭吃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