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公 作品

第126章 以工代賑

 “這所謂的水泥,就是種新型的建築材料,目前理論已經成熟。只不過產品還在實驗階段,還沒法上線量產。” 

 “此物神奇之處在於其本身是粉末狀物,只要加水攪拌,就成了泥狀,但是等到靜止凝固三天以上,從表面開始就會逐漸硬如磐石。” 

 宋齊魯對水泥稍作解釋,至於此物的應用前景,在座的各位倒是都能看到。 

 只是這成品還沒有研發成功就拿出來說項,多少就有些讓人牙疼了。 

 “那目前暫時計劃這四家作坊,各家都商議一下有無入股計劃,或者佔股份額吧。” 

 張半城最終發言拍板。 

 最終,磚窯廠因為技術門檻低,但是穩妥保本,被縣尉劉墉的代表劉勇和製備使吳鐵明的代表程山兩家合股獨佔。 

 水泥廠和鍊鋼廠因為技術都掌握在宋齊魯手中,所以他一家獨大,各佔股五成,張半城三成,上官雄兩成。 

 其他各家因為宋齊魯的技術佔股就達到了四成,覺得佔股比例太高退出了入股計劃,只有鐵桿張、沈兩家跟進。 

 紡織廠是個大產業鏈,沒辦法統籌各家佔股利益,所以宋齊魯和張半城決定將各個環節拆分,獨立建廠。 

 由於整個流程分為紡紗、織布、印染和服裝加工四個環節。 

 前三個環節因為都有下一環節兜底,都不愁銷路。 

 所以還沒有入股的各家,都盯準了這幾塊“肥肉”。 

 於是宋齊魯和張半城決定退出競爭,讓給其他各家。 

 上官雄因為蜀中的關係,有絲綢的門路,所以也沒有參與入股。 

 紡紗、織布、印染雖然都有一定的技術門檻,但是也都不算太難。 

 再有宋齊魯的下游服裝廠兜底和勞動力廉價的優勢,即使服裝廠吃不下全部貨,也完全可以直接成品布匹往外賣,根本不愁銷路問題。 

 此事簡直就等於投資後坐等收益。所以之前沒有入股的幾家,紛紛斥巨資入場。 

 宋齊魯,張半城和上官雄三家,屬於“相親相愛”的模範代表。 

 反正他兩家知道,跟著宋齊魯肯定有肉吃,所以服裝廠上也紛紛入股。 

 但是三家商議各佔三成份額,剩下的一成作為給設計師的乾股獎勵。 

 這樣一來,蛋糕劃分完畢,各家也皆大歡喜。 

 只是在坐的各位,誰也不曾想到,只是因為今日普普通通的一場筵席上做的決定,最終將這批人,催發成了後來在大宋政商兩界都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晉江系財閥”。 

 林雪原覺得自己很明智的安排了今晚的宴請。 

 隨便一桌酒席就將自己頭疼的問題迎刃而解,當然這其中宋齊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宋齊魯也趁熱打鐵,提出集中搭建作坊,成立工業園區的建議,得到了各家的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