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冥器

 汩汩村的迎親儀式,其實很是偏向於傳統,但也做了一些改動。

 放在古代,擺酒席、迎親是一天要完成的事,這這一天又叫做“好日”。“請吃酒,掗拜生”這句俗語,其實講的就是這個日子。

 按道理說,迎親之日,新郎要拿著寫著長輩親友名字的紅紙,請他們一起吃喜酒,而這個喜酒,就叫做“好日酒”。

 因為長輩要在自己姓名下,寫上一個“知”字,所以這張寫滿長輩親友名字的紅紙,又叫做“知單”。

 而這個字,有兩個意思。一方面,可以表示親友們已經知曉、並同意了這門婚事,而另一方面,就是祝福的意思了。

 相知相許,再是美好不過了。

 這是澄成親的時候,但如果按完整的規矩走,成親之前,還有一系列要做的事情。

 好日前有“女方待嫁,男方待郎”的習俗。簡單來說,就是男方、女方不可見面。

 至於雙方父母,則要請這雙即將成親的兒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蓮子五樣食物。至於為什麼是這五樣……主要是為了討“五子登科”的彩頭,謀得好前程。

 如果這些東西湊不齊的話,也可以用其他帶“子”的食物代替。

 但相較於這些,更復雜的還是“好日”前那三五天。這些日子裡,男方要送女方“轎前擔”,一般為2只大鵝、1方肉(如果是牛肉,一般來說是20斤到45斤,但具體的數字並不可考),還有2條魚等。

 官宦人家的子弟,需要送的東西會更多,相應的價值也會更高,表示對女方的重視。

 這些,屬於是男方給女方家的看禮,成親當天,東西會隨著花轎一起遊行,表明這樁親事是明媒正娶。

 而女方這邊也要有所準備。

 女方家需要用檀香,把衣服、掛著紅色彩線的器物先行熏製,再在箱底放上一些銀兩或銀元,這些錢財,也是女方的壓箱錢。

 東西整理好之後,女方會把這些“嫁妝”放在廳堂之上,讓人觀看,這也叫做“看嫁資”。確定親事後,男方會把這些嫁妝,搬到自己家,或者之後隨著花轎一起送入男方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