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皇子們雖然是六歲開始進入上書房學習,但是實際上認字從三歲多就要開始。

 八阿哥胤禩七歲的時候已經能夠背誦四書了,一年多時間怎麼可能做到,還不是三四歲就要開始跟著嬤嬤開蒙。

 通常不需要學習寫字,而是先要聽著三字經和千字文磨耳朵。

 文言文是沒有‘句讀’的,讀書人需要根據語法結構、語感等判斷從那裡斷句,所以‘識文斷字’才能叫做讀書人。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符號,實際上從先秦時期就有各種不同的符號,有類似於頓號、句號還有圓圈、三角形、正方形、s形的各種符號,只不過沒有統一的標準。

 比如說,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一句便有九種句讀方式,含義各不相同。

 這種文字的魅力,胤祈是很難體會的。

 他只在嬤嬤的讀書聲中眼皮沉重,兩隻小手撐著下巴艱難保持清醒。

 “咳咳!”張嬤嬤大聲咳嗽兩句,提醒小阿哥。

 胤祈生無可戀的抬起臉,整個人都被摧殘了,“嬤嬤,咱們休息一會吧。”

 張嬤嬤不大同意,她是佟貴妃叫內務府送來的專門教導識字的嬤嬤。

 宮中的太監原則上都是不允許識字的,雖然主子們身邊伺候的太監都是識字的但是不能在明面上體現出來。

 前朝宦官干政何等猖狂,自然是要引以為鑑。

 宮中伺候的宮女都是包衣旗下出身,進宮時候年紀不大讀書也不多,這年代大戶人家女子都不一定讀書,更何況她們小戶人家的女兒了。

 但是無一例外,若是識文斷字的話,主子們也會更加器重,總有些事情是需要識字的人去做的。

 而給皇子啟蒙自然不是宮女能夠做的,都是內務府專門選出來的小官員的福晉,既識字也懂得規矩,只是教導皇子讀些最基本的啟蒙書籍,培養出語感便足夠了。

 張嬤嬤就是如此,阿瑪是正經考上舉人的旗人,嫁的也是庫司的小官,能進宮半年給十五阿哥啟蒙,這可是下面打破頭也要搶到的差事!

 她一身靛藍色衣裳,下身是黑色褲子,頭髮梳的整齊利落,說話斯斯文文,語氣也輕柔,是個帶著書卷氣的女子,今年也不過才三十五歲。

 張嬤嬤瞧著脾氣便分外的好,內務府本來也會挑選最溫柔的人來給十五阿哥啟蒙。

 畢竟宮裡面這些小爺的脾氣可不是開玩笑,看著每日活潑開心,但是真惹到了,一個奴才在皇子面前可沒有什麼面子可言?

 張嬤嬤聽著小阿哥要休息,她有些發愁,溫言勸道:“咱們再聽一會兒可好,這還不到一炷香呢。”

 她愁,胤祈比她更愁,他仰頭看著嬤嬤,臉蛋皺巴巴的,他哀嘆道:“嬤嬤,我聽不懂啊!你一說話我就困!”

 隱隱從這位小爺身上嗅到了學渣的氣息,張嬤嬤瞬間頭大。

 好在胤祈雖然聽不懂,還一聽就困,但是人性的美還是有的,他依然老實的坐著聽。

 如果忽略他幹掉的一匣子奶糕、半碟山楂卷和一壺奶茶,他還真是一個乖巧的學生,

 紫禁城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胤祈作為佟貴妃的兒子本來也備受關注。

 年紀最近的只有去年出生的小十六,可惜遠遠不如他吸引目光。

 小十六年紀更小,名字還沒有,身體看著也不強壯,能不能長大還不一定。

 更何況生母只是一個小小的庶妃,還是江南獻上的漢人女子,自然是更加低調的。。

 康熙本來就關注這個小兒子更多,皇帝一關注,整個紫禁城就都在惦記著。

 這....十五阿哥唸書天賦不太強的說法到底還是傳了出去。

 原話其實是說十五阿哥怕是有些笨……梁九功還美化了一下。

 康熙初聽梁九功說起這個玩笑還頗為不高興。

 在他眼裡,小十五聰明乖巧的不得了,身體健壯,說話也快,這樣的孩子怎麼會不聰明呢?

 當即他心裡就有所不滿,覺得是有人對貴妃不滿亦或者嫉妒小十五,才故意傳如此荒謬的流言。

 正巧太子和四阿哥也在乾清宮,聽見這事太子先搖頭。

 太子胤礽自信的很,立刻解釋起來,他道:“小十五年紀雖小,但是已經顯出了聰明,說話有了些條理,不僅如此記憶力還特別好,皇祖母那裡半年前做過的糕點他都記得是什麼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