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

 南巡有兩大目的,第一是治理黃河,皇上親自巡視堤岸。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第三次南巡的時候,他親自乘坐小舟,不避水險,他登上堤岸用水平儀測量。

 第二個目的則是政治上的,康熙得親自出現團結江南漢族中的士大夫們,展示出朝廷是遵循漢人上千年的統治方式,士大夫仍然是朝廷的中流砥柱。

 今年則是與眾不同,因為有了水泥的出現,修堤岸更加便利,許多曾經因為材質或者資金原因而無法實現的計劃,如今都可以完美的完成,治河的壓力減輕了很多。

 水泥不是萬能的,它並不能解決所有的水患問題,但是對於水患地區的百姓確實是一劑救命良藥,讓他們可以安心種田生活。

 它的出現是技術的一次革新,新材料展示出的能力讓康熙看到了更長遠的地方,他作為一個並不年輕的君主,逐漸開始了新的思考。

 跟著去的四阿哥胤禛,他就是為了治理河道而去的,同行的也有李光地等大臣。

 實際上從今年開始治河已經不是康熙的心中的第一等大事,他更多的是為了籠絡江南漢族。

 因此,此次出行的目的便是如此,還帶了不少學問很不錯的的八旗年輕人,方便進行學習和展示。

 為了擴大江南士大夫的仕途,康熙不僅是廣泛的增加學額,甚至還親自接見,以表示自己對讀書人的歡迎。

 他對很多的大學者還賜他們扇子、匾額等,通過這些活動,拉攏漢族的士大夫,進而使他們依附朝廷,鞏固統治。

 當然了,能夠到康熙面前的都是被精挑細選出來,確保肯定是有依附之心的人。

 南巡的船隻並不算多大,最長的也不過是船身長十米而已,只不過是為了能住下這麼多人,並且還有帶著的物資等,於是組成了一個浩浩蕩蕩的船隊航行在水面上。

 胤祈登上的自然是專屬於他自己的小船,位置也是剛剛好。

 康熙的船隻在第三艘,緊跟其後的是四阿哥胤禛,胤祈則在四哥之後十四哥之前,末尾的則是八哥。

 康熙的口頭說法是,小十五年紀小,頭次到江南去,又是不熟悉的坐船,他難免有些不適應,便叫他在哥哥們中間,也好多個照應。

 至於十四雖然已經成婚了,但是他年紀也不大,又和胤祈的年紀差得最少,兄弟二人在中間正好做個伴。

 如此順理成章的將老八胤禩安排的離龍船最遠。

 康熙的情緒是很少會被別人察覺的,除非是貼身伺候的奴才,才能夠敏銳的感覺到一二。

 但是他們頂多是能感覺到皇上心情好不好,卻無法感覺到他是對誰起了這樣的態度。

 而如今就是,康熙心中隱隱對老八的行為不太滿意,但他並不會會把這件事說出來,面上也從不表現。

 甚至於出行之後還經常叫老八到龍船上去,和大臣們討論事情的時候胤禩和胤禛是一同在身側的。

 到了這裡,康熙的心中

 不悅也不能說是他本人就小氣古怪,只能說是立場不同。

 胤禩的做法討好了所有人,卻唯獨沒有討好康熙。

 他是既得利益者,滿心以為做了份好差事,但康熙對他做得卻並不滿意,因為沒有達到康熙想要達到的目的。

 八阿哥只是想著展示自己,讓整個朝堂看到他的性情看到他的能力,他努力的拉攏宗室,和很多人關係都極好。

 可康熙並不需要他如此做,他只需要支持八阿哥代表他去展示皇帝本人對自己親哥哥的關心就足夠了。

 而不是他們叔侄情深死,顯得康熙是個壞人一般。

 至於拉攏宗室更是了,皇帝和宗室的關係本就微妙,在擁有共同敵人的情況下,他們自然是先天的利益共同體,畢竟是同一族的。

 但是那種需要他們團結在一起的敵人,除非亡國的時候會出現,其他時候他們之間只有微妙的權利爭奪關係。

 要知道在康熙還沒有親政的時候,鰲拜雖然是囂張跋扈的權臣,但宗室裡並不是沒有能夠牽制他的人,當時的安親王嶽樂能道沒有辦法牽制鰲拜嗎?

 別說牽制了,當時宗室裡的一些親王若是站出來統一口氣,當場弄死鰲拜也不是不行。

 但是他們沒有站出來,嘴上說的是鰲拜等人跋扈但是沒有對皇帝動手,只是對著同為輔政大臣的其他人威逼,他們宗室沒有名頭出面。

 可實際上還不是因為他們也不想皇帝親政,康親政晚一天,他們所能拿到的權利就更多。

 所謂的議政王大臣就是如此,跟皇帝的關係不僅是合作,更類似於所謂的相權和皇權之爭。

 而康熙想要收攏手中的更多權利,想要成為能夠一言九鼎的皇帝,就不得不壓制著宗室的發展,

 他得考慮到他如今是個強勢的皇帝,所以可以叫宗室聽從,但萬一之後有皇帝軟弱呢?

 所以從一開始就不能叫宗室的權力無限制的擴大。

 可偏偏八阿哥沒有理解這些想法,別說胤禩了,在整個朝廷上,估計只有太子和康熙兩個人能明白這種想法。

 屁股決定腦袋,沒到那個位置是想不到這些的,即使是後人評判也只是就看看資料上的文字,那裡能理解每個人的想法呢。

 八阿哥還是想著展示自己拉攏人的時候,他不會覺得自己的做法有錯,其他人也不會覺得自己的想法有錯。

 就是胤禛,也未嘗沒有這樣的想法,不過是一條路已經被八阿哥走了,他自然不能再去走。

 而康熙這個人便是,他要是當時就立刻罵你,訓斥你做得不對,那他便是真心的想著你是他的麾下的人,他要你改。

 可他閉口不提這事兒,那心裡已經給你蓋了章,人已經被疏遠了。

 康熙自己心裡也會想,老八這麼做是真的沒有意識到叫他辦差的目的嗎?

 還是說他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就是想著要拉攏大臣們。

 說到底,他們父子的關係還沒有親近到能將這些話說出來

 的程度。

 即使是如今的太子同康熙也是無法說這些話的,皇室的父子不是父子,可以當成亦師亦上司的關係,唯獨不能單單當作一個純粹的父親。

 當一個皇帝想要演戲的時候,任誰也是分不清他的真情假意的。

 就如同跟隨來的幾個皇子,誰都沒有意識到,其實康熙本人是故意將八阿哥排在了最末的位置,離他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