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

 回京後的胤祈憑藉著皇祖母的偏愛躲了兩天,康熙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允許他玩了兩天。

 但是在第三天,他就必須準時進入上書房開始唸書。

 康熙仔細研究過胤祈的課業,據他判斷,繼續和李蟠學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

 畢竟李蟠學問雖好,但是精通的那些也不適合胤祈,胤祈又不需要去參加科舉考試。

 很多皇子在課業上都要經歷這一步,基礎的四書五經學習之後,如果確實有天賦那就繼續學,如果沒打算深入研究,那麼就可以開始其他課程了。

 史學這門課是從進入上書房開始到最後上朝聽政後永一直存在的。

 康熙認為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王朝滅亡的原因無非就是那幾個,宦官干政、外戚干政、文官團體掌控朝堂等等,學史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除此之外,皇子們的課程多半就是根據自己發展方向的,會有大臣過來給他們講課,督促他們將腦子裡的東西和現實結合起來。

 通常皇子十五歲左右就會開始上朝聽政了,最起碼要能聽懂朝堂上每個大臣講的是什麼。

 所以上書房的結業標準是流動的,第一就是學問要有,第二就是年齡合適可以上朝聽政。

 不過在康熙這裡,如果你年紀到了學問也到了,但是他一時間想不到能把你安排在那個位置,那麼不出意外你還是要繼續在上書房唸書。

 所以結業的這個事就全看自由心證了。

 胤祈今年已經是九歲,作為康熙的掌心寶,他是不會被上書房‘留級’的。

 只要年紀一到就能夠立刻上朝,不僅如此,還有曾經康熙承諾過的到年紀給貝勒爵位,有太子這位見證人在,他想賴賬也沒法子。

 不過涉及胤祈以後的發展,康熙還是很慎重的。

 武課一直在上,今年還增加了一位將軍給胤祈講解兵書。

 不過文課上著實叫康熙犯難,他在書房裡走來走去,他拿起又放下,搖搖頭,看看什麼都覺得不大合適。

 胤礽埋頭在摺子裡,他一抬頭看到皇阿瑪猶猶豫豫的在幾本書裡選擇。

 他一大早就被宣過來,還以為是有什麼事商議。

 結果是皇阿瑪叫他幫忙批摺子,看的還盡是些各地彙報的情況,今年雨水如何、糧食收成幾何諸如此類。

 他悠悠嘆口氣,無奈的點出事實,“唉,皇阿瑪,那本也不大合適的,小十五他學不明白的。”

 康熙扭頭瞧他一眼,嘴硬道:“那裡學不明白了,小十五學這些很擅長的。”

 話雖如此,但是康熙還是誠實的把這本書放下捋,繼續埋頭尋找其他。

 康熙是既想要找到容易學的,又想要適合胤祈這個發展路線的,可是找來找去都不滿意。

 他自己是聽那些傳教士講課的,數學藝術天文等他都很感興趣。

 老九同樣對這些很好奇,他有個師傅就是傳教士。

 雖然其他皇子或多或少都會接觸一些,但是康熙並不準備叫那些傳教士給胤祈上課,如果對什麼感興趣他可以自己教。()

 他私下認為傳教士們雖然帶來了外面的一些新奇知識,但是並不如何厲害。

 ?半個水瓶提醒您《清穿之薩摩耶小阿哥》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被吹上天的什麼畫技也只是風格不同些,論起意境大清有寫意,論寫實有工筆畫,那個都比那些強。

 更何況傳教士們雖然帶著學識來的,但是總是傳播他們那個什麼什麼教。

 康熙自己不信這些,但是胤祈年紀小,要是被忽悠了,康熙哭都沒處哭去。

 康熙在書房裡糾結了快半個時辰,最後還是胤礽提了一個建議,“要不先學個藏文。”

 胤礽拿起桌上的摺子,朝向康熙展示給他看,“最近青海有些異動,瞧著安分不了多久。”

 西藏位置特殊,與蒙古相連,且兩者信仰相似,藏傳佛教在蒙古草原盛行,不乏蒙古王公直接當了活佛。

 四公主的額駙有個叔叔就是活佛,曾經的噶爾丹也在戰敗後逃亡西藏。

 青海若有異動,短則三四年,長則七八年必有戰爭發生。

 而胤祈自己的意願和個人能力都是偏向武將方面,既然康熙一時間想不好該安排什麼課程學習,那不妨先學一下藏文,瞭解西藏的一些情況,說不定就用上了。

 康熙琢磨一下,也覺得有理,於是他轉身就打算去上書房看看胤祈,告訴小兒子這些安排。

 胤礽笑容一僵,內心無助的伸出雙手,“皇阿瑪,這摺子還沒批完呢?”

 康熙瞧了一眼,還剩下個二十本左右,一瞧就沒什麼重要的事了,他淡淡道:“你先批了吧,總結一份摺子交給我。”

 二十本啊!每本最少都有個一千字,一份全部看完怎麼也需要個兩刻鐘!

 康熙拍拍胤礽肩膀,鼓勵道:“朕知道太子能夠肩負重任,皇阿瑪還有別的事情忙,你先批著。”

 胤礽抬眼看看著皇阿瑪,心裡明白多批摺子對他才是好事,代表皇阿瑪對他的信任。

 但是遇到這種皇阿瑪出去留下他一人批摺子的時刻,心情還是很難好起來的。

 他只好應下,又一臉幽怨的說:“兒子已經監國好幾個月了,就等著皇阿瑪回來請您拿主意,結果還是我定。”

 康熙忍住笑意,“朕覺得你做的極好,所以才直接就同意了,不過五城兵馬司那件事還是要謹慎處理,其餘的你自己定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