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瞳迷影 作品

第95章 不要代入

 “誰勾搭小姑娘來著?小王,你不知道,你們這個陳總,看著憨厚,花花腸子多著呢,當初我們公司的前臺,花容月貌,多少人垂涎三尺,卻求之不得。這小子,不聲不響,就抱得美人歸,發紅色炸彈的時候,我們分公司眼鏡落了一地。我現在都沒想明白,他是怎麼得手的。”鍾瑖回擊道。

 之前鍾瑖沒少在應酬場合調侃過陳同和他老婆的事,每次陳同都是三分謙遜,七分得意地說:“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命好吧。”

 這次張同再聽到鍾瑖又拿他和老婆的事調笑,卻臉色一僵,然後打了個哈哈就混過去了,四五年朝夕相處的同事,鍾瑖立刻察覺出不對,可礙於現場人多,就沒繼續追問,也順勢說起了別的。

 酒來了,下午還要工作,鍾瑖先要了四瓶紅酒,服務員給他們展示過酒,然後倒在醒酒器裡,然後給每個人都倒好酒。

 幾人幹了一杯,然後開吃。都是搞技術的,沒那麼多繁文縟節彎彎繞,三旬過後,就都成了朋友。大家先互相問候了一下母校,有浙大、有南大、有交大,基本都是江浙滬包郵區的,說來說去,只有鍾瑖一人是哈工大的。

 陳同的王助理好奇的問:“不是說你們蘇南人考大學,都不出省的嗎?寧可上省內的普通一本,也不讀省外的985,還說南京就是你們北的極限,再往北,就是你們眼中的蠻荒之地了,鍾總怎麼跑哈爾濱了?”

 鍾瑖哈哈一笑,開玩笑道:“當時不是年輕氣盛,想到天涯海角看看嗎?海南沒好大學,就到最北邊的哈爾濱了。”

 又聊起各自公司的現狀,陳同自嘲道:“疫情三年,我們阿里的老爸從馬爸爸,變成了馬跑跑,公司從人人豔羨的公司,變成了人人喊打的害群之馬。鍾瑖你知道嗎?之前還有會務公司,專門組織別人到我們公司團建,我們公司的會議室和工作餐不知道多搶手,我們後勤一個人,光靠私下接待這些過來團建的人,一年外快就有幾十個w。我還被人拉著給你們上海一家公司做過演講。可就這幾年,別說外人來團建了,就是我們自己人,到了外面,都不太說自己是阿里的人。”

 鍾瑖笑道:“那是你們之前太順了,哪個公司沒經歷過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的階段,遠的福特,洛克菲勒,老闆都被寄過子彈,都抑鬱過。近的微軟、蘋果,無論老闆是誰公司,都經歷過千夫所指的階段。現在不還是數一數二的巨頭。不是有人說,一個公司,所有人都誇,說明有點成功了,要是所有人罵,說明太成功了。每個偉大的公司都要經歷這一階段,熬幾年,等你們再搞出個好模式,仍舊會是家眾人膜拜的好公司。”

 陳同端起酒杯,“老鍾,你這句話我愛聽,來,我敬你一杯。最近可把我鬱悶壞了,在外面一說我是阿里的,人家要麼問你們馬老闆什麼時候進去,要麼打聽上次那個性侵的案子到底怎麼回事?我tm怎麼知道怎麼回事?我們甚至不在一個園區上班,離著十幾裡地呢。”

 鍾瑖又道:“話說回來,我們也不要代入感太強,畢竟是打工的,公司的榮辱其實和我們關係不大,以前劉總不是老說嘛,拿錢幹事,別的,不太想那麼多。你呀,就是想太多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長遠的事,等你進了董事會,再考慮吧。”

 三月份的時候,看到某影評人做的紀念張國榮視頻,有些同感,想寫篇博客應和,還列了個提綱,寫了點筆記,只是拖延症發作,提綱扔在桌上一個月也沒動手,今天試著寫點,要是實在寫不出,就索性把提綱扔了,免得心裡一直放著件事情。

 那位影評人說演員分體驗派和表現派,那麼這兩者該如何區分?她的分辨方法很簡單,就是演員有沒有保留自我。體驗派是消滅自我,成為角色。而表現派則保留自我,把控角色。

 某些演員演技高超,各種角色信手拈來,活靈活現。可看他們接受採訪,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完全沒有角色的從容深邃。影評人說這類人其實並沒有自我,是個空心人,所以導演給他注入什麼,他就成為什麼,所謂雲在青天水在瓶,天和瓶都是空的,灌入什麼,就顯示什麼。所以,對於體驗派演員來說,沒腦子是好事,免得自我意識和角色打架。可體驗派有個問題,就是如果入戲太深,不太容易從角色中走出來。劉嘉玲就爆料說,梁朝偉演過《色戒》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陰鬱的。

 所以很多人說張國榮是不是就是因為入戲太深,走不出來,才走上絕路。畢竟他飾演的最後一個角色,就是得了抑鬱症一心求死的心理醫生。可那位影評人說不是,張國榮絕對不是體驗派,因為他在現實生活中是天皇巨星,有極強的存在感和自我意識。沒有任何一個角色,能把他的自我消除。

 張國榮更多是表現派,他的演技爐火純青。可表現派遇到複雜角色,很難呈現角色的內心,他們的自我意識會影響他們融入角色,自我和角色彼此干擾,表達就會變形。張國榮之所以能清晰表現角色豐富多變的內心,不是他走入角色的內心,而是充分發掘和剖析自己的內心。然後把自己的真情實感,注入到角色裡。所有角色,都是套著角色頭套的

張國榮自己。

 張國榮其實不是梁家輝那樣的千面演員,他無法精準演繹和自己反差太大的角色。雖然也演過喜劇和動作片,可效果一般,《縱橫四海》裡,他完全就是周潤發、鐘楚紅身邊的道具人,可有可無。《家有喜事》也泯然眾人,風頭被周星馳奪走。張國榮骨子裡不是快意恩仇的俠客和遊戲人間的浪蕩客。所以這類角色他完全沒辦法把自己的內心映射到角色身上。表現自然浮於表面,觀眾看著也感覺平平。

 張國榮骨子裡是個蒼涼的人。他演得最好的那些角色,其實和他一樣,都內心滿是缺陷和傷痕,《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風月》裡的忠良、《東邪西毒》裡的歐陽鋒、《阿飛正傳》裡的旭仔、《春光乍洩》裡的何寶榮。這一系列角色時代不同,身份各異,卻都內心千瘡百孔。對職業演員來說,演繹這類角色不難,可要演得能讓觀眾感同身受,與角色同悲共喜,單憑外在的形體動作和語言,根本不可能,只有挖掘自己內心,把深埋內心不為人知的傷痛真實表現出來,才能讓打動觀眾。

 每挖掘一次,就傷一次,角色越淒涼,越要表現得真實,就要挖掘得越深,剖析得越狠,久而久之,張國榮的內心終於被挖的千瘡百孔。

 而張國榮的本我從沒有被滿足過,他童年缺乏來自父母長輩的愛,最親近的人是保姆,剛成年,就掉入殘酷又現實的娛樂圈,身邊人對他或敬或愛,或妒或恨,卻沒人能走近他的內心,填充他內心由於日復一日的挖掘形成的巨大空洞。而他天皇巨星的身份,又使得他時時面對超我的道德壓力。他的自我很難在匱乏的本我,和完美的超我之間做調節,於是崩潰。

 個人感覺,我們這一代人,本我得到充分滋養和滿足的不太多,枯燥的教育和嚴峻的現實,又磨掉了本來就不多的自我,所以當面臨超我的巨大壓力時,很多人除了酒色財氣,竟然無可抵擋。當生活有了波折,那揮之不去的失敗感,很容易把人壓垮。有的放棄生活,封閉眼耳鼻舌身意,隨波逐流,甚至縱情酒色。極少數索性就像張家界那四人一樣,躍入虛空,一了百了。

 我們悼念張國榮,除了懷念他的歌他的戲,何嘗不是借他的酒,澆自己的塊壘,撫慰同樣內心無處安放的自己。

 《瞬息全宇宙》一舉拿下奧斯卡七項大獎,主演楊紫瓊也成為亞洲第一位奧斯卡影后,風頭一時無二。

 個人感覺,《瞬息全宇宙》在科幻和無厘頭喜劇包裝之下,演的是困窘中年,對過往選擇所做的反思。有雞湯文寫過,少年時不要怕,大膽地做選擇。中年後不要悔,接受擁有以及失去的一切。話雖如此,可哪個中年人面對捲到飛起的工作;看一眼都煩的伴侶;要拼命做心理建設,才能抑制住掐死他的衝動的可惡子女;以及越老越嘮叨,越老越指手畫腳的父母,不會心裡暗戳戳地想過逃離這個世界,換一種活法?

 科學家曾假設這個世界有若干宇宙,每個宇宙都有一個你,每個宇宙的你,都因為你不同的選擇,過著不同的生活。楊紫瓊在戲裡的角色,在不同的宇宙,經歷了不同的生活,有電影明星,京劇名伶,甚至殺手(太早看的,很多分支記不清了。)但她經歷過自己所有宇宙的人生,甚至拯救了宇宙,最後卻依舊迴歸自己的宇宙,陪著善良懦弱到有些蠢的老公做洗衣店老闆娘。

 楊紫瓊劇中的女兒,因為容貌平平,身材卻圓圓;敢喜歡同性,卻不敢面對隨之而來的歧視;極力想融入這個世界,卻連家庭都融不進去。於是內心崩潰,索性破罐破摔,化身宇宙毀滅者。既然這個宇宙不能讓我開心,那就毀滅它。很中二,也很少年。年輕人,自我意識開始萌發,卻悲哀的發現,在這個世界上,自己只是一顆微不足道的塵埃,別說讓世界圍著你轉,就是躲進小樓成一統,都那麼難。

 於是難免悲從中來,各種奇奇怪怪的想法開始冒出來,並試圖去改造或者索性毀滅這個世界。

 我們都能從楊紫瓊女兒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也都對楊紫瓊最後的選擇心有慼慼焉。頭腦風暴再激烈,顱內高潮再嗨,到最後,我們還是要面對自己的生活。還是要收拾各種爛攤子,還是要包容出格的子女,就像當初父母無可奈何地包容自己。

 我更喜歡臺灣對這部戲的譯名《媽的多重宇宙》。裡面有兩重含義,一是媽媽的多重宇宙,另一重意思是,他媽的,哪怕有多重宇宙,生活還是會一地雞毛。

 唯有適應,唯有包容。

 所以這部電影其實是想告訴媽媽們,有容乃大哦。

 剛看了《滿江紅》。

 我一邊看,一邊在想,這到底是個爛片還是好片。說爛片吧,導演功底在,片子的起承轉合挺順暢,一部商業片該有的橋段、懸念、刺激、煽情都有,大牌演員狀態也都調教出來了,張譯一如既往精彩;沈騰也少了油膩,收放自如;易烊千璽、岳雲鵬、雷佳音把角色演繹得也挺完整。說爛片有點刻薄。可說是好片吧,這部片子太多細節,甚至底層邏輯和脈絡,都經不起推敲,稍一琢磨就出戲。一部戲有一兩個坑能理解,要是像麻子臉一樣密密麻麻全是坑,

就是創作態度有問題了。

 感覺像是七八月份的時候,電影公司老闆請國師和一眾明星吃飯,吃到酒酣胸膽尚開張時,老闆拍著老謀子的肩膀道:“大師,咱們拍一部戲,上春節檔,把在座的弟兄都帶上,大家一起發財。”酒足飯飽,老謀子坐在大奔裡,一邊打著酒嗝,一邊給手下小編劇口述了一個段子,小編熬了通宵,寫了個大綱。第二天早上老謀子睜開醉眼瞄了一下,直接轉發給老闆。老闆一看,暴力、色情、民族大義,各商業元素全具備,開心地直拍大腿,立刻讓會計轉賬。老謀子等錢到賬,馬上刷臉拉來一堆明星,邊拍邊寫劇本,九月開拍,十月殺青,十一月剪輯好,十二月宣發,大年初一上映。

 如果說之前的《金陵十三釵》和《歸來》細節稍欠打磨,人性挖掘稍欠火候,離佳作只差一口氣的話,最近的《懸崖之上》《狙擊手》和這部《滿江紅》,明顯就是急就章的割韭菜之作。

 可話又說回來,花幾十塊錢看這麼部片子,吃不了虧,上不了當,看小嶽嶽的相聲專場還要一二百呢,這部戲還附送美人香肩、偶像耍酷、諧星插科打諢。

 只是老謀子下部戲,我這幾十年的老粉,可能真捧不動場了。

 而張國榮的本我從沒有被滿足過,他童年缺乏來自父母長輩的愛,最親近的人是保姆,剛成年,就掉入殘酷又現實的娛樂圈,身邊人對他或敬或愛,或妒或恨,卻沒人能走近他的內心,填充他內心由於日復一日的挖掘形成的巨大空洞。而他天皇巨星的身份,又使得他時時面對超我的道德壓力。他的自我很難在匱乏的本我,和完美的超我之間做調節,於是崩潰。

 個人感覺,我們這一代人,本我得到充分滋養和滿足的不太多,枯燥的教育和嚴峻的現實,又磨掉了本來就不多的自我,所以當面臨超我的巨大壓力時,很多人除了酒色財氣,竟然無可抵擋。當生活有了波折,那揮之不去的失敗感,很容易把人壓垮。有的放棄生活,封閉眼耳鼻舌身意,隨波逐流,甚至縱情酒色。極少數索性就像張家界那四人一樣,躍入虛空,一了百了。

 我們悼念張國榮,除了懷念他的歌他的戲,何嘗不是借他的酒,澆自己的塊壘,撫慰同樣內心無處安放的自己。

 《瞬息全宇宙》一舉拿下奧斯卡七項大獎,主演楊紫瓊也成為亞洲第一位奧斯卡影后,風頭一時無二。

 個人感覺,《瞬息全宇宙》在科幻和無厘頭喜劇包裝之下,演的是困窘中年,對過往選擇所做的反思。有雞湯文寫過,少年時不要怕,大膽地做選擇。中年後不要悔,接受擁有以及失去的一切。話雖如此,可哪個中年人面對捲到飛起的工作;看一眼都煩的伴侶;要拼命做心理建設,才能抑制住掐死他的衝動的可惡子女;以及越老越嘮叨,越老越指手畫腳的父母,不會心裡暗戳戳地想過逃離這個世界,換一種活法?

 科學家曾假設這個世界有若干宇宙,每個宇宙都有一個你,每個宇宙的你,都因為你不同的選擇,過著不同的生活。楊紫瓊在戲裡的角色,在不同的宇宙,經歷了不同的生活,有電影明星,京劇名伶,甚至殺手(太早看的,很多分支記不清了。)但她經歷過自己所有宇宙的人生,甚至拯救了宇宙,最後卻依舊迴歸自己的宇宙,陪著善良懦弱到有些蠢的老公做洗衣店老闆娘。

 楊紫瓊劇中的女兒,因為容貌平平,身材卻圓圓;敢喜歡同性,卻不敢面對隨之而來的歧視;極力想融入這個世界,卻連家庭都融不進去。於是內心崩潰,索性破罐破摔,化身宇宙毀滅者。既然這個宇宙不能讓我開心,那就毀滅它。很中二,也很少年。年輕人,自我意識開始萌發,卻悲哀的發現,在這個世界上,自己只是一顆微不足道的塵埃,別說讓世界圍著你轉,就是躲進小樓成一統,都那麼難。

 於是難免悲從中來,各種奇奇怪怪的想法開始冒出來,並試圖去改造或者索性毀滅這個世界。

 我們都能從楊紫瓊女兒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也都對楊紫瓊最後的選擇心有慼慼焉。頭腦風暴再激烈,顱內高潮再嗨,到最後,我們還是要面對自己的生活。還是要收拾各種爛攤子,還是要包容出格的子女,就像當初父母無可奈何地包容自己。

 我更喜歡臺灣對這部戲的譯名《媽的多重宇宙》。裡面有兩重含義,一是媽媽的多重宇宙,另一重意思是,他媽的,哪怕有多重宇宙,生活還是會一地雞毛。

 唯有適應,唯有包容。

 所以這部電影其實是想告訴媽媽們,有容乃大哦。

 剛看了《滿江紅》。

 我一邊看,一邊在想,這到底是個爛片還是好片。說爛片吧,導演功底在,片子的起承轉合挺順暢,一部商業片該有的橋段、懸念、刺激、煽情都有,大牌演員狀態也都調教出來了,張譯一如既往精彩;沈騰也少了油膩,收放自如;易烊千璽、岳雲鵬、雷佳音把角色演繹得也挺完整。說爛片有點刻薄。可說是好片吧,這部片子太多細節,甚至底層邏輯和脈絡,都經不起推敲,稍一琢磨就出戲。一部戲有一兩個坑能理解,要是像麻子臉一樣密密麻麻全是坑,就是創作態

度有問題了。

 感覺像是七八月份的時候,電影公司老闆請國師和一眾明星吃飯,吃到酒酣胸膽尚開張時,老闆拍著老謀子的肩膀道:“大師,咱們拍一部戲,上春節檔,把在座的弟兄都帶上,大家一起發財。”酒足飯飽,老謀子坐在大奔裡,一邊打著酒嗝,一邊給手下小編劇口述了一個段子,小編熬了通宵,寫了個大綱。第二天早上老謀子睜開醉眼瞄了一下,直接轉發給老闆。老闆一看,暴力、色情、民族大義,各商業元素全具備,開心地直拍大腿,立刻讓會計轉賬。老謀子等錢到賬,馬上刷臉拉來一堆明星,邊拍邊寫劇本,九月開拍,十月殺青,十一月剪輯好,十二月宣發,大年初一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