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千里 作品

第132章 蝴蝶效應初現

 八路軍在120師的帶率領下,自冀中轉戰晉西北進行頑強抵抗;

 第二個消息是,國民政府停止了對八路軍抗日經費,和作戰物資的供應,國共之間的蜜月期已在破碎邊緣。

 同期在八路軍與日軍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另一邊的晉綏軍卻是龜縮不動,毫無作為。

 常寧雖然已有所預見,但當結果出現後仍舊心有失望,對晉綏軍的做法很不認同。

 雖然當初加入晉綏軍,為的是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但當看到對方的這番不作為時,心中頗有些怒其不爭。

 直到一件事的發生,令常寧心中對晉綏軍的不認同感加劇,甚至產生脫離的念頭。

 1940年6月中旬,晉綏軍乘八路軍129師386旅兼太嶽軍區部隊,向白晉、同蒲鐵路沿線日軍出擊之機。

 以第61軍3個團和地方部隊一部共3600餘人,分兩路由晉西東渡汾河,向太嶽抗日根據地進攻,企圖奪取安澤、洪洞、趙城等地,建立“汾東根據地”。

 八路軍方面雖多次發出警告,但對方仍置之不理。

 雙方先是形成對峙,後展開戰鬥,激斗數日後,以晉綏軍戰敗退走而結束。

 此役,八路軍方面共殲敵軍近兩千人,繳獲輕重機槍40餘挺、長短槍800餘支,將61軍3個團打殘,險些被消除編制。

 當常寧看過此情報後,沒有因晉綏軍的失敗感到意外,反而心生驚疑,原因是戰場情況與他記憶中所知出現了偏差。

 記憶中,此戰役名為晉家山戰役,發生時間應該是在6月下旬,如今卻提前了半個月。

 另外八路軍方面,對晉綏軍攻擊部隊,造成的傷亡也有所不同。

 對方戰損,比之記憶中更加巨大,險些全軍覆沒。

 常寧突然意識到,因為他的介入,歷史進程正在發生偏移,雖然不多,但未來方向卻逐漸在發生著改變。

 至於常寧為什麼會覺得,此次兩方作戰結果有他介入的原因,是因為在情報中曾提到,八路軍方面彈雨密集,炮火勢大,火力兇猛。

 雙方剛剛交手,晉綏軍參戰部隊便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這也是整個行動遭遇慘敗的主因。

 當時常寧讀到這裡時,不禁想到前段時間,讓常平運往八路軍新總部的物資,以及近幾個月以來,同對方的武器彈藥交易。

 從李雲龍和孔捷口中得知,八路軍各部雖然手中還有不少戰俘,但因運送問題無法置換,所以這段時間,交易的武器彈藥大多被386旅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