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準”。

 — — — — — —

 五令閣。

 左令趙帛坐在上首,正在翻閱一本書,殿內只有他一人。這時,總務平令紀康叩門而入,快步走近,低聲說道:“左令大人,君上已經同意了。”

 趙帛對這回答似乎並不意外,目光還是留在書上。頓了頓,說道:“這種小事我們三個持同樣意見,君上不會不同意。”

 “不過孟秀這廝也批准,一定是故意的。”

 “未必,眼下這局勢,他跟我們一個陣線也不奇怪。”

 “也是。”

 “不過這步棋卻不能不走。難得有一個機會,必須把網撒下去,多一分力便是一分力。”殿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趙帛翻了一頁書,繼續道:“過兩日朝議,你找個諫議郎,彈魏述一把,該做的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

 “是,左令大人。”

 紀康說完緩步退出大殿。趙帛繼續看著手上的書,不過這次許久不曾翻頁。

 炎國國都,平中城。

 炎國國君炎信君正在大殿內批閱奏摺。炎國立國已三百年有餘,從最初的銳意進取,開疆擴土,到如今已見日簿西山之象。國內大小諸侯林立,其中強者逐漸有稱霸一方之勢;間中還有天災戰亂,君室應付起來也是大費國力,苦不堪言。十年前上任國君炎康君在位時的田王叛亂,聲勢浩大,前後波及近半個炎國,差點打到君土地區,最後還是魏述魏大將軍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強勢鎮壓叛亂。炎康君為表彰其功績,封其為魏國公。這次叛亂雖以田王失敗告終,但對炎國的影響卻極大,進一步造成了君室衰微,其餘諸侯的野心日趨膨脹。

 這時,一封總務司內務府的奏摺引起了炎信君的注意。奏摺上寫道,西北邊陲小城烏城城主近日突然暴斃,其家族絕嗣。關於新任城主的人選,內務府表示按照當前士級貴族的順位,理應由貴族廉義受封烏城,擔任烏城城主。

 “廉義何許人也?”炎信君心想,接著往下看去,果然奏摺貼心附上廉義的簡短介紹:廉義,年二十二,平中城人,軍務司護城府南城區伍拾長。其父廉蒼跟隨魏國公述鎮壓田國叛亂有功,先君賜其士爵,但一直未獲封地,五年前病逝後由其子繼承爵位,其子便是這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