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湘塘主 作品

第56章 採風

 “當然!”方磊面向崖碑端穩相機,口中嘖嘖讚歎,“咱們華夏文明傳承數千年,有很大一部分得益於遍佈全國各地的摩崖石刻、碑林,張支書,你們這塊崖碑相當於記載了咱們中國第一次舉辦奧運會的盛舉。”

 “嘶,我還真沒想到它能有這麼重大的意義.”張天明有些想笑,但是沒好意思,硬生生忍回去了,對於方老師的書呆子氣,他尊重但確實感到忍俊不禁。

 方磊一邊調整鏡頭,一邊頗為嚴肅的說:“張支書,或許你覺得把奧運會宣傳標語刻在山崖上,只是紀念一下這次盛會,但是,這恰恰是一種記載史實的行為。”

 張天明面對如此高格調的讚譽,忽然有些赧然。他只點了點頭沒再說什麼,安靜的陪在方老師旁白,看他如獲至寶般拍攝著巨大的崖碑。

 這位中年攝影師的評價,不可謂不高,卻並非在為小井村和張天明沽名釣譽。若從歷史傳承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他的評價深刻而中肯,沒有刻意誇張的成分。

 方磊有感於這方山野的風物,沒急著走,中午和修路隊一起吃了一頓大鍋飯,也和修路隊員們聊的十分暢快。

 由於山路已經修完一多半,下山的行程時間節省很多,修路隊快收工時,張天明送方老師下山,兩個人踏著秋日夕陽的餘暉邊走邊聊。

 這一程,張天明送了很遠。

 他從方老師身上學到不少東西,即便這場邂逅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和不同的人交流,思維會獲得不同的啟發,張天明像上了一天文史課的學生,往家走的時候心中只覺霍然開闊,再沒有當初帶女兒站在青龍潭觀景臺時那份忐忑。

 那時,他渴望小井村被青龍潭的遊客們發現,由此讓閉塞的小井村與外面的世界產生連接。那份渴望既熱切又忐忑不安,怕所有努力最終不過是徒勞,不忍去想鄉親們失望的目光。然而今天通過和方老師的深度交流,張天明獲得一種放眼看全局的豁達心境。

 古人云,盡人事而後聽天命。他能為小井村籌劃的未來,該做的事基本都做完了,能否達到預期效果便只能靜下心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