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沈鹿治水

 鄖姜見說,便道:“定是我兒人緣好,出門在外,總有人幫著護著。只要來路正,其實也沒什麼!”

 這次伐隨,楚軍大獲全勝。論功行賞,小將鬥丹衝鋒獻陣,斬殺隨國大將少師,記大功一件,其餘兵將皆按功勞大小予以封賞。

 伐隨歸來不久,楚武王熊通便和令尹鬥伯比一起微服私訪,來到沈鹿一帶進行考察。沈鹿位於今湖北省荊門市鍾祥郢中東20公里處,曾經是楚王會盟的地方。這裡南北靠山、東西有嶺,中間是一塊平原,若遇大雨,到處一片汪洋。聚積的雨水無法排出去,造成嚴重的水患,田地淹沒,民不聊生。“沈鹿會盟”結束時,恰遇暴雨,平地突然水漲三尺,遲遲不退……回想那天的情形,熊通仍念念不忘。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歌聲:

 “郢中沈鹿口,十年九不收,

 若有一年收,狗都不吃糯米粥……”

 當唱歌的人走近時,君臣定眼一看,卻是一個老者,約五十來歲年紀,背上揹著個沉重的大包袱,瘸了一條腿,架著一根柺杖一步一步地走了過來。鬥伯比忙迎上前去,向老者施禮道:“老人家好,可是本地人?”

 老者道:“是啊,老朽乃附近卞家莊人氏。”

 鬥伯比道:“您方才唱的是什麼歌,怎麼這麼好聽?”

 老者道:“老朽唱的是這裡的俚歌。這歌說的是我們這兒可是個好地方,可惜不能下大雨,一下大雨水排不出去,就會發生洪澇災害。由於澇災頻繁,常常是十年九不收。如果偶爾遇上一個豐收年景,那呀,嘿嘿,連狗都叼得不吃糯米粥……”

 老者的話,在君臣心中激起一道道漣漪。望著熊通緊皺的眉頭,鬥伯比道:“此地四周是山,中間這塊平地就成了黃金寶地。可惜的是排水不暢,造成澇災……大王勿憂,方才在這一帶轉悠時,臣已經仔細盤察過。這一帶西北高、東南低,在那裡挖一條河,把水排出去,這裡就自然變成旱澇保收的米糧倉了……”

 熊通見說,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於是道:“知我者令尹也……這件事就由令尹負責去辦理吧!”

 隨後,鬥伯比帶著鬥祁等一幫下屬官員來到沈鹿。經過一番細緻地考察後,鬥伯比問道:“解除這一帶的澇患,該怎麼做?”

 只見鬥祁掏出一塊白絹,在地上鋪開。鬥伯比定眼一看,卻是一張描著沈鹿地形的草圖。原來,上這裡來考察時,鬥祁邊看邊悄悄地將這一帶的山川地貌描了下來。鬥祁指著上面的草圖說道:“這一帶周圍全是山嶺,中間是平地,又沒有河流,水排不出去,一旦下雨自然就積澇成災了。這一帶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又離滄水最近,從這裡挖一條河道把水排出去,不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