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瞳 作品

第525章 只有一個聲音才能破後而立

 背後策劃此事的人相當高明,他們根本就不提隆景帝作為,而是從其身份入手。

 在這場事件中,那些皇親國戚們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們表現出弱勢,以贏得輿論同情。

 薛懷仁面色凝重道:“這件事情棘手了,不知是誰傳出,您囚禁了晉王,齊王,蕭王三位皇子,三位正統繼承人,這也是很多民眾抨擊的原因,這篇文章中就有體現,說您謀權篡位。”

 “攬茝詩社是什麼背景?為何我曾在國子監時未曾聽過?”

 關寧注意到這篇文章的出處。

 攬茝,採集白芷,比喻堅持高尚的德行,這本身就是一種隱喻。

 松永年開口道:“這是您離開上京後,新起的一個詩社,總共有十七個飽學之士組成,經常發表一些文章,因立意高遠,文筆極佳引起較多關注,在上京影響很大。”

 “您即將繼任大統,在這之前還是假裝不知,越是理他們,他們的擁躉反而越多……”

 禮部左侍郎被關寧殺了,禮部尚書請辭,這個松永年原本是禮部右侍郎,現主管禮部。

 薛懷仁也附和道:“松大人說的不錯,像這種事情以後不知有多少,還能理得清嗎?”

 說的是很隱晦。

 但誰都明白是什麼意思。

 因為皇位來路不正,以後因此還不知受多少抨擊,還不如不理會。

 “上京水深,各方勢力盤根錯節,尤其存在這麼久的皇族,怎麼可能輕易處理,還是稍安勿躁,徐徐圖之為好,當務之急是先行登基。”

 見得關寧沒有說話。

 薛懷仁又繼續道:“百姓有時候真的分不清善惡好壞,只需有人挑頭引動,他們可以一會向西一會向東,不理他們就是。”

 “他們訴求的無非就是希望您能以常禮來發喪,這也算是給隆景帝最後的體面,另外再屈尊彎腰,也就能更容易坐皇位了不是嗎?”

 松永年也附和道:“隆景年間,有儒以文亂法,天下禁聲而理不得聲張,如今改元再即,臣下以為,您還是應該廣開言路,上情下達為是。”

 松永年是儒家出身,但不算腐儒,他最怕的就是言路阻塞,而無法下情上達,身為上位而不知民意洶洶,反而容易被奸臣當道,小人矇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