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瞳 作品

第1740章 臨戰而爭

 董正曾是南府軍大將軍,能將之派到如此重要之地鎮守,自然是有幾把刷子。

 他的造反也讓朝廷吸取教訓,駐守地方的統軍應定期調配,長時便容易成為軍閥。

 天策府原本就有這樣的制,駐守地方的統軍任期最多不過三年,到期調換,只換將不換軍!

 同樣是因處於戰時,全國軍隊盡數調用,南府軍駐守江淮,是穩固大後方之用,當時並無調換之機,偏偏還就出了事……

 董正朝乾夕惕,事躬必親。

 一是因刀架在了脖子上不敢怠慢,二是他想通過這次跟北朝大軍作戰得到聲名威望,鞏固地位!

 後有陸正淵支持,待時間到了,直接廢臨賢王溫旭,奪淮安王方屆之權,到時他就不是南朝的王,而是南朝的皇!

 從鎮南王到後康皇帝!

 這是多麼勵志的故事,比陸正淵都要傳奇。

 因而每次軍議都是董正當仁不讓的做主,以宣示自己的地位。

 這次還是如此。

 董正指著高掛的堪輿圖,開口道:“北朝大軍已至山徽,並繞行至東攻進,到時就面臨橫渡運河!”

 “本王以為,我等固守安曲並非良策,這是坐以待斃,還應在運河西岸駐防,阻其過河!”

 在場將領頷首。

 安曲東、西、北三面圍河,有這幾道天塹,無論從哪一方進攻,都會面臨渡河,這便是安曲易守難攻之處……

 北朝大軍的進攻路線已相當明確,繞過山徽湖由東向西攻打安曲,必要渡運河,且大概位置都能確定。

 安曲段運河有天然地利之便,又經修繕拓寬,想要橫渡也不容易。

 大軍提前駐守西岸,阻敵過江,己方易守,敵軍難攻,實乃良策,稍有軍事常識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