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6章

 “是以女或曠怨失時,男或放死無匹。”

 這段古文的大致意思是,自古都是一男一女結婚成家,而士大夫與諸侯卻能憑藉身份地位和財富多納妾室。

 後來貴族的妻妾子女就越來越多,有錢人滿後院的妻妾,使得許多女子被困在後宅多生哀怨,而其他平民男子到死都沒有媳婦可討娶。

 蕭壁城繼續道:“朕深思熟慮後,為約束朝廷上下奢靡輕浮的風氣,令平民百姓能安居樂業,成家生子,使大周國土內人丁興旺,故決定下令,今後凡大周子民者,非年過四十而無子不可納妾,年過四十無子且仍不納妾者,由朝廷發放年老補助金。”

 “朕與皇室宗親以身作則,還望諸君共勉。”

 這條新政的大致意思是,將來只要是大周百姓,無論貧窮與富貴,身份卑微還是權貴,都只能娶一位妻子,不可以納妾。

 想要納妾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年滿四十,二是家中無子。

 但考慮到當下時代觀念默認女兒出嫁後不養娘家,所以蕭壁城制定了福利政策,如果夫妻年滿四十無子的同時,依舊不納妾,朝廷會每個月發放一部分養老救濟金。

 這也算是變相獎勵和支持那些堅持一夫一妻無妾的家庭。

 蕭壁城設定這個新政,乃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

 從解放女性的角度來講,既然已經取締了妓院,將娼妓納入違法職業當中,同時允許女子參軍入仕,那麼這個新政是必定要配合一同實施的,旨在保障女子的基本權利。

 另外,就是從政治高度與大周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了。

 其實中原自古以來都是一夫一妻制,雖然可以納妾買妾,但並不提倡平民百姓如此,甚至還有諸多政令限制。

 於是能夠納妾的人,多是富家商戶與世家貴族,納妾便成了對他們的一種福利。

 這當然不是件好事。

 有錢人和貴族妻妾成群,生一堆子女,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光享受階級權利,而不履行勞動義務的。

 而被壓榨的老百姓們娶不到老婆,使得勞動人口減少不說,還會加劇階層怨恨,令社會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