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煜 作品

第47章 希望與命運

 “現實”是褒義還是貶義?

 中性?

 若“藝術”是逃避現實的工具,那一定有何種工具能夠讓我們不再恐懼。

 “輿論”讓我們做夢,她口口聲聲說,你不是人群中的一個,她會賦予你些幻想,讓你夢想著鶴立雞群。

 “我們那麼相信她!”森林貓跳下樹枝,在地面上蹦躂,發洩著內心的不滿。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說戈多會到來,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森林貓的毛又被風舔走幾根。

 亞里士多德坐在樹下,望著圓石地上的高文,默不作聲。

 而圓桌騎士高文,則躺在石頭地上曬月亮,野雛菊零星鋪在石頭縫裡,星星閃著光亮,飄浮在夜空中,使得高文懷疑自己浸泡在魚缸底。

 “他躺那都快發黴了!”,森林貓按耐不住性子,尾巴不停扭動,它想找些好玩的事物,比如追趕蝴蝶,嚇唬巴別塔裡的小動物,而不是在森林中等待。

 等待,是一種美德嗎?

 釣魚需要等待,打獵需要等待,打地鼠也需要等待,收穫只是時間問題,也許得等到秋天,田裡的麥子飽滿,麥粒不再像花生碎,扔下器具抓只老鼠,剝皮烤致金黃酥脆,森林貓不會做空軍。

 亞里士多德打算安慰森林貓:“你覺得戈多會來,是因為‘希望’和你說過,還是你內心堅定地相信?”

 “電影、小說、影視劇、漫畫、動漫裡面都是這樣設定的,只要有希望,儘管再渺小也一定會實現。”

 “那你相信‘命運’嗎?我認識的很多人,不再相信‘希望’後,都改信仰‘命運’了。”

 “相信命運或命定論的人,不過是對權力政治有慾望,要滿足物質期望上的實現,得不到滿足,便認為是氣運不佳或命中註定,真相不過是一群人在阻礙另一群人罷了。”

 “很少有人知道命運的真相,很少很少,只要有人群聚集,命運就會變得模糊不清,因為不管有多大的災難,人群一起倒黴一起受害便是可以接受的,人群對探究真相也不屑一顧,災難過後,慶幸自己躲過,嘲笑別人離去,最後扔下句混賬話‘這都是命’,混入人群之中,怎能理解個人命運?”,亞里士多德開始習慣等待,一陣風吹過茂密的森林後,等待下一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