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凌煙 作品

第396章繼續殺!

  比天寶年間漲了15倍!

  許多現在只能吃一頓飯,而且一頓飯還不能吃飽。

  眼下已經是二月,春耕已經開始,每天一頓飯,如何幹農活。

  整個京畿上下都彌散著一股悲觀的情緒。

  直到這條消息出來,快速在長安各個大街小巷傳開,自然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起初,長安的一些糧食是不相信的。

  但二月二十六日,東市官衙的糧鋪營業後,糧價直接定在了150文一石,強行把價格壓回了天寶年間。

  當天,報紙頭條變成了:東市糧價150文一石。

  於是,無數百姓急匆匆往東市趕。

  甚至有的一家人出動,拖家帶口,把家裡的騾子、牛都帶上去拖糧食。

  結果,這一天,東市其他店鋪都沒辦法開業了,排隊買糧食的人已經擠滿了整條街道。

  其他糧商一看這架勢,都急了。

  當然,沒有立刻跟著降價。

  他們認為按照這樣的價格賣糧食,朝廷的儲備糧很快就會花完,糧價還是會漲上來。

  雖然大唐沒有完整的經濟學理論,但是供需關係決定商品價格,這是基本常識。

  大唐自然也有管理市場的衙門,例如東市的市署就是。

  但現在要強行找商人談降價也不現實,因為現在長安糧食確實不多。

  如果強行擊破商人降價,結果就是商人不賣糧食了,而是把糧食悄悄賣到願意出高價的人家。

  用李倓的話來說,如果權力能完全控制經濟,那毛熊就不會解體了。

  這個時候,向市面投入糧食就是最好的辦法。

  李揖案,李倓得到了近二十萬石糧食,又從宗室那裡拿了五十萬石糧食。

  七十萬石糧食足夠支撐眼前的局面了,

  而且隨著中原戰事的結束,漕運重新被打通,江東運往京師的糧食快速增多,後續的糧食是能夠補充上的。

  商人不相信朝廷有足夠的糧食,可一連數日過去,東市的糧價都維持在150文一石。

  有的商人就坐不住了,開始慢慢降價。

  有的商人則直接把糧食價格打在150文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