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洵上官雲卿 作品

第246章 人血饅頭

  葉洵打探過了,薛雲貞武一年的兵,貞武三年調派至雁雲關任第三團,第一隊,第五夥,夥長。

  大夏軍制,按正常來說,不算輜重後勤,每一萬人為一軍,一軍下轄四個團,每團下轄五個隊,每隊下轄五個夥,每夥下轄十個什,每什十丁。

  當了八年的兵,為大夏戍衛邊疆五年,最後捐軀赴國難,馬革裹屍,成了邊疆枯骨。

  而他遠在數千裡外的父親和兒子,竟過著這樣悲慘的生活。

  天理何在?

  公正何在?

  葉洵為薛雲上了三炷香,告慰這位忠良的在天之靈。

  裡屋。

  薛老丈借來許多凳子,擺放在屋子內。

  葉洵一眾人落座。

  薛老丈至今望著葉洵的眼眸,還滿是感激。

  若不是太子爺仗義出手,他們祖孫兩人的命運猶未可知。

  葉洵望著薛老丈,問道:“薛老丈,薛云為國捐軀,你家領了多少撫卹金?”

  這是他今日前來的目的。

  他要為大夏將士鳴不平,他要為大夏將士討一份無憂的保障。

  大夏將士以血肉護衛江山社稷,保國泰民安。

  葉洵決不允許他們的子孫後代,妻子父母過這樣的日子,受這樣的煎熬。

  “唉......”薛老丈哀嘆一聲,緩緩道:“消息是貞觀十年傳來的,當時只有一張便條,一貫錢和......和一旦米,再無其他。”

  薛老丈說著眼眸溼潤,不知是為自己兒子的命運感到悲傷,還是對朝廷的作為感到心寒。

  一夥之長,八年戎馬,為國捐軀,到頭來只值一罐錢和一旦米。

  這樣的國家,如何能強盛?

  葉洵轉頭看向穆凌霜,問道:“夫人,按軍制撫卹金應該發放多少?”

  穆凌霜緩緩道:“依大夏律,陣亡將士屍首應運回原籍安葬,且不得有人挪用陣亡將士的財物,要原封不動歸還死者家屬,若是負責官吏有瀆職行為,仗責一百!若是夥長,應發放的賻贈為銀二十兩,絹兩匹,糧十石,減免家中徭役賦稅三年,另每歲補貼錢兩罐。”

  “若是雲南,夥長為國盡忠,除朝廷發放的賻贈外,穆府會額外贈予家屬,銀兒十兩,絹二匹,糧二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