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內衛 作品

第368章 天下之事也不全是朕說了算的

  “所以韓侯讓各部直招,就是在為讀了書卻無緣官位之人謀一份晉身之路?”

  “不!是想告訴他們,除了經史之外,大唐還需要各個方面的人才,士農工商並沒有貴賤之分,也是為了朝廷更好的監管百業,否則外行指導內行平添笑話。”

  站在窗前的李隆基,眉角抖了兩抖,想起了那天和韓斌在街上經歷,建築工程少了監管出了違背法令之事。

  也想起了奏本上各地工程質量極差的內容,官吏不懂建築只知文章禮法又瞎指導,工程出了問題又一推二五六,說工匠技藝不精,反正話可以亂說又不擔責。

  所以韓斌說的話並不是為了貶低讀書人,而是為了引導將其分流,讓讀書人多一些選擇,也是為了朝廷選取人才。

  可是以儒學為主要學業的士族會允許嗎?

  天下士族可不只五姓七望,其他中小世家綁一塊可比他們厲害多了。

  權衡了一番,李隆基長嘆出聲,嘆息中盡是無奈。

  “天下之事也不全是朕說了算的。”

  韓斌心中大喜。

  有意向就好,就怕你直接否了,不然周韓獨孤三家莊子上的農戶將來可怎麼辦呀?真讓他們種一輩子地,做一輩子工?

  這三家相對有錢,又以韓幢皇子老師的身份早早的辦起了私塾,可由於三家的出身和韓斌得罪了太多的讀書人,所以師資力量一直不行。

  莊裡的孩子都只是處於識字的狀態,要不是有韓家珠算加持,學生們真沒和士族子弟對比的可能。

  不過,這也是韓斌自己的想法,莊戶們因為孩子們能讀書已經感恩了,他們的要求很低,不求有多高的學問,能識字已經讓他們能挺胸走道。

  也因為這一點,周邊不少農戶都削尖了腦袋想送孩子到三家的莊子裡。

  尤其是韓莊,因為韓斌是侯爺,有封地有產業,自家孩子如果識字,手腳再麻利些會優先招入作坊做工,韓侯產業裡的工錢可以讓一個人養活一家人。

  可是各產業的用工終究是有上限的,未來顯然不能滿足這麼多人需求,核心機密也能人人知道,那普通崗位用這麼多讀書人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