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187章 北地來人(上)

  此刻,王月生看看時辰,抱起自己的琴,向鄭海珠道:“鄭姑娘,我去繆阿太處了。”

  鄭海珠點點頭:“去吧,阿太的閩海戰夷圖,沒有你的琴聲,怕是收不了尾。”

  ……

  顧府,露香園深處的佛堂外,午未之交,一日中最明亮的陽光,灑在顧繡特用的湘色絹底上。

  繆瑞雲坐在繡繃前,剛剛完成滾針繡的礁石輪廓和釘金繡的火焰,正準備開始用網繡的針法表現明軍的戰船。

  繡繃邊,則有兩個木架子,一個架著韓希孟和顧壽潛的畫,乃是夫婦二人遊歷臺灣時,用畫筆記錄的顏思齊麾下的戰船;另一個掛的畫,卻是速寫風格的西洋水彩畫,記錄著明荷料羅灣海戰的景象,荷蘭人蓋倫船的火炮攻擊,明軍福建水師的火船圍剿,躍然紙上。

  鄭海珠曾在金門的荷蘭俘虜中,驚訝地發現,竟然還有兩個畫師,難得與後世的戰地攝影記者一般,忠實地記錄了海戰情形。鄭海珠請兩個畫師復刻了一份,帶回松江,給繆瑞雲和韓希孟邊看邊講。

  顧繡本就脫胎于丹青風骨,料羅灣海戰又是遠比前朝抗倭海戰更激烈的炮船對戰,繆瑞雲和韓希孟自然因新奇而伎癢,當即決定各自按照各自的構思,來創作這般題材恢弘的繡品。

  自秋到春,繆瑞雲在露香園,韓希孟在文哲園,二人的繡作,都漸近尾聲。

  繆瑞雲的侍女竹香,從前院引著王月生進來。

  王月生行完禮,目光遊走於木架上的畫,和繆瑞雲針下的繡跡之間。

  繆瑞雲停了針,抿嘴笑道:“可別說,鄭丫頭從福建帶回的這個什麼紅夷水彩畫,老婆子我起先還真看不慣,但一場場地繡下來,竟是離不開這些畫樣子了。”

  王月生恭敬道:“那也須阿太的眼睛與神技,才能去粗取精,將這亂糟糟的畫,變成絹帛上氣吞山河又精雅絕倫的繡。”

  繆瑞雲盯著繡品中的熊熊烈火,喃喃道:“真沒想到,紅夷人中的丹青匠,在兩軍拼殺之際,倒沒嚇破膽,還能把礁石海淘、船艦兵將,都給畫囫圇了。月生,你再瞧瞧咱們的史官,記的都是些什麼顛倒黑白之事。”

  王月生低頭輕語:“不願落筆違心者,滅門誅族,死裡逃生的零星血脈,只得掙扎於下九流,從此與體面二字如隔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