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225章 與君一別

  舉手投足間盡顯孝順的晚輩,心中卻掠過幾縷陰雲。

  姑母分明就是借一個末流文官之口,在表達對他放跑佟喜玉的不滿。

  真是滑稽,莫非姑母給那篡位者的後人當了幾十年差,也長出了幾瓣效忠的心思來?

  還是與鄭家那個在撫順之戰裡撈過軍工的婦人處久了,也變得莫名其妙地恨起女真人來?

  朱乾珬咂摸著,多半因為後頭那個原因。

  他清楚地記得,自己此番帶著傳國玉璽,暗中來到大陸後,與幾位重臣商議江山大事時,寧德鄭朗說過,其實不必大費周章地去試探鄭海珠的立場,左右這孩子是行商之人,眼下拉起隊伍了,更要鉚足了勁頭四處弄錢,不妨待她南來出海之際,讓鄭益或者劉香的軍船,偷偷截了她的船,將她送到爪哇附近的王宮,殿下納她為妃即可。

  女子成了殿下看重寵愛的內命婦,她定會與殿下齊心協力,光復祖業,對得起她先祖鄭洽的輔弼之志。

  朱乾珬其實早有此意。他雖只是聽過鄭家這個小孫女的名字,未見過其人,但莫說長得不如那妍麗出塵的王月生,便是長得鍾無豔般醜陋,也無妨成為朱家妃嬪。反正看中的也不是品貌,而是她手裡已然有些規模的火器廠,她佔下並開始募兵的東海門戶崇明島,以及她與臺灣宣撫顏思齊的交情。

  只是,朱乾珬囿於人君的身份,總要座下臣子來開口提議才是。

  不想,鄭家人自己說出的路子,繆瑞雲倒反對起來,言道那丫頭不比方家的月生姑娘脾氣溫厚乖順,且對當今這門江山社稷看著頗愛出力,倘使用了有些突兀的作派,只怕惹毛了她。

  鄭朗當即便黑了臉,慍怒於繆瑞雲的言辭,顯然是斷了他鄭家與殿下結親之路。

  朱乾珬生出的心思,則不是惱火,而是警惕。

  姑母似乎,對這鄭姑娘,有了迴護之心、舐犢之情。

  今日,朱乾珬向繆瑞雲問起鄭海珠近況,繆瑞雲只含混地說無甚異樣,應是在崇明看顧棉田、張羅募兵。

  但朱乾珬此番留在松江的哨探,分明稟報說,鄭海珠回到松江顧府住了一陣,又上了運河往北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