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286章 拷打(上)

  劉僑開口道:“法華寺裡無甚可疑的人或物件,周遭幾條衚衕,也沒查到有姓徐的廣府商賈租住。故而那姓徐的,是不是換了住處,的確還須養性那邊的人跟著去瞧。喜鵲衚衕那塊,我親自帶人去查的,山西人的那所大宅,賃屋的是個年輕後生,果如鄭夫人所料,姓範,籍貫在山西,路引上寫的‘范文程’,只他開口,卻是山東口音。”

  鄭海珠聞言,身子倏地前傾了幾分。

  “文程兩個字,怎麼寫?”她問劉僑。

  “文廟的文,征程的程。”

  “山東哪處口音?”

  “登州那片的。”劉僑幾乎想都沒想,很肯定地說道。

  帝國的北京城,由永樂帝定都後,湧入許多山東人,做廚子的、做力夫的、跑船的。所以劉僑這個北京土著,又經常查探於市井巷陌,熟稔山東不同地方的口音,並不奇怪。

  鄭海珠的目光,移到駱思恭臉上:“衛帥,劉都督發現的此人,很有可能,是撫順的遼人。”

  駱思恭與劉僑臉上,均是一副“此話怎講”的表情。

  鄭海珠侃侃道:“我在山東登州往來數次,見到家家都吃麵食。山西人也是。但從前,有大量登萊民眾至遼,山東的糧不夠賙濟,朝廷歷來都是調撥南直隸的糧運去,多為稻米。我走過旅順至遼陽、到撫順的遼南遼東之地,彼處水泊不少,州城附近的百姓能種一季稻穀。所以,遼東不少百姓,打小是吃稻穀的。而汪文言的家丁此前就報於我知,喜鵲衚衕這一家,常有糧行送米。所以,這個說登州口音、愛吃稻米的範公子,多半是遼人。而當年撫順大捷後,我們在城中盤桓過一陣,得知城中居然有位范仲淹的後世子孫,就叫范文程。”

  駱思恭明白了,問道:“夫人見過那范文程?”

  鄭海珠搖頭:“沒見過,據說急著趕去瀋陽進學,準備科考。無法看臉確認,但若假設真是此人……衛帥,借筆墨一用。”

  鄭海珠站起來,走到駱思恭的案前,取紙蘸墨,寫了起來。

  一面寫,一面分析道:“撫順靠近建奴地盤,老酋努爾哈赤喜歡收買漢人做奸細,收買過一次武將李永芳,焉知不會收買那些進士落第、做官無望的秀才舉人?張家口晉商,通過蒙古勾連後金,將遼東投了建奴的漢人,轉籍到晉商處,就能光明正大地進京,以經商之名,行諜探之實。在法華寺看似尋仇的潑皮,進的並非魏公公的別宅,可以斷定,是姓徐的弄來做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