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磁感線 作品

第239章 航行ing

他們都是懂物理的,按照人類的物理學原理,所謂的曲速引擎,就是改變飛船前後曲率的航行方式。

怎麼改變、用什麼樣的技術去改變、需要什麼形式的能量,多大的能量才能去改變.這些其實對人類來說都是未知。

而人類也確實沒有能力直接去探測空間本身,故而只能通過間接方式,去探究曲速泡。

在近一個月的觀測中,臨時小組根據光譜變化,將那些扭曲的星光用中央超級計算機,還原成恆星,再與人類數據庫中的星圖做對比,從而確認如今在曲速泡內觀測到的星空,是哪裡的星空,那些從曲速泡的‘面’上掠過的,是哪顆恆星。

這並不容易,原因是距離曲速泡所在越遠的恆星,在曲速泡上的移動速度就會越慢,而且還要保證人類數據庫中有該恆星的具體數據,就如這顆恆星類型、光譜、金屬丰度、大小等等等等。

這就考驗人類數據庫中,恆星資料的豐富程度了。

也是這個臨時工作項目,就讓之前一些不懂為什麼人類每到一個恆星系,就出動大量探測器去探測其主序星的人明白,那樣做的意義。

恆星數據越多,人類的星圖就越準確,與現在相對的,就是人類能更精確的算出,自己目前的位置、運動速度。

“除了光譜分析,我們還從引力波探測器上,發現了些許端倪,那就是引力波探測器沒有收到任何時空波動信號。”劉迷言的發言還在繼續:“不過,沒有信號,其實也是一種信號,正因引力波探測器沒有信號,所以我們才確認,我們現在的曲速航行,確實是被包裹在某個‘泡’內。

我們認為,就是這個‘泡’隔絕了時空前後扭曲的微弱引力波,大家應該都想象得到”

當然能想象得到,人類雖然只是二級文明,但各種理論上卻都走在了前頭,雖說還不能確定那些理論正確與否。

就如曲速航行而言,人類經常拿塗了肥皂水的紙船來做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