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對楚薇越來越好奇了


                 姜淑媛和顧強聽的一愣一愣的,尤其是顧強,狠狠一拍大腿,說道:

  “我靠!你小子還真是個人才!這都能想的到?公司倉庫堆得滿滿的,都論斤賣當垃圾處理!還有出口商檢、紡織品檢驗檢疫那裡,也有大量這樣的垃圾,我都能想辦法搞出來!”

  “行呀,兒子!隨你老爸,有商業頭腦!”

  顧燃嘿嘿笑著,心想,要不是今天那家店所處的位置,正好是後世著名的外貿原單一條街,他還真不一定想起這茬……

  ……

  說起來,這就是時代的變奏曲。

  濱海人對外貿貨的沉迷,是有歷史和現實背景的。

  作為華夏紡織工業基地之一、北方最優良的深水港,濱海市一直是國內重要的進出口貿易港口城市。

  從上世紀70年代起,濱海市每年都要在海泊路、南海路上的國際貿易中心、倉口廣場等地開展銷會。

  在那個物質生活相對匱乏的計劃經濟時代,濱海人最初能夠達到的品味、質量,曾在這裡閃光,展銷會上的商品,尤其是“出口轉內銷”商品,吸引了來自東山省、甚至北方的各個城市的百貨公司,前來參觀、進貨。

  那時的濱海人,在衣著的品味和時尚上,領先了東山省一個時代,這種趨勢和現象,到現在還明顯存在著。

  改革開放以後,雖然濱海的老紡織工業逐漸沒落,但新興民營服裝廠迅速壯大,承接了大量來自日本、高麗和東南亞的產能轉移。

  進入90年代中後期,濱海市面上出現了大量外貿服裝商店和攤販,主要經營這種“出口轉內銷”服裝。

  不過,因為過分追求成本低廉,並允許廠家自主採購原料,這種外貿貨雖然款式新穎,但質量良莠不齊,到了21世紀最初幾年,口碑越來越差,幾乎無人問津。

  隨著2001年龍國加入wto,大量歐美一二線品牌紛紛在龍國尋找代工廠,但他們與日本、高麗的公司不同,而是採取自備面料或指定供應商的方式,他們對成本不敏感,對質量要求非常嚴格。

  後來,隨著這樣的工廠越來越多,有人從中嗅到了商機,濱海市慢慢興起了專營外貿原單的小店。

  在外貿原單小店中“淘寶”,是一種樂趣,有時運氣好,只需要花一半甚至更少的錢,就能買到與國際一二線大品牌一模一樣的東西,甚至有些商標、水洗嘜缺損的,價格只有正品的十分之一,自己找人補一補,甚至小店就會幫你補好,並不影響穿著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