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缸中之腦

  幾個簡單的動作,因為需要在顯微鏡下面操作,難度就提升了一大截,更難的是要在二十三對染色體的三十多億鹼基對中找到需要調整的序列,手動修改,難度可想而知。

  好在有了超級計算機的輔助,連接到顯微鏡上可以幫他自動定位,按需求合成的剪切酶可以快速的完成剪切調整操作。

  曾凡憑藉超強的知識體系和動手能力可以像開掛一樣進行編輯操作,仍然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一系列操作過程,改造出三個符合他要求的全能胚胎細胞。

  三個大腦胚胎在試管裡培養到原腸胚階段後,果然停止了其他部位的發育,只增殖神經系統的部分細胞。

  在實驗室培養到雞蛋大小的模樣後,曾凡將它們分別投送到三個不同位置的水下機房裡,這些機房他已經按照大腦的營養需求培育出了新型的共生藻類。

  這些不同的藻類與大腦共生的同時,還將幫助大腦抵禦其他細菌病毒的入侵,算是互相依存的關係。

  這三個大腦如果只是單純發育長大,也不過只是一堆靠本能存活的細胞團而已,要真正的演變成曾凡需要的生物計算機,外界還要通過電信號對大腦神經元不斷刺激,就像嬰兒學習吃飯走路說話一樣,一點點培養它們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對外界輸入信息進行理解並高效處理,讓它們既有計算機的精確性,又有人腦的創造性和自主性。

  曾凡需要對它們灌輸的知識體系進行設計,具體的執行當然要通過精衛來進行,經過一年多的各種基因演化模擬,對各種生物電信號包含的對應信息,精衛已經有了充足的數據積累,這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哪怕是在實驗室中培養,通過不同探針的生物電信號刺激,精衛的算力也可以模擬出一個有足夠真實度的世界,就像現實版《黑客帝國》一樣,對它們進行知識灌輸,讓它們以為自己是個正常人。

  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哲學家提出過“缸中之腦”的思想實驗。

  一個人的大腦被邪惡科學家切除,放置在一個充滿營養液的缸中,通過神經末梢與計算機相連,計算機按照預設程序向大腦傳輸信息,使得大腦產生一切正常的感知體驗,如視覺、聽覺、觸覺和身體感覺。此外,大腦還能接收或存儲記憶,甚至能模擬出各種環境和日常生活的體驗。

  假如大腦獲取的外界信息,一切的體驗感覺上都是真實無比,那麼它如何確認自己真實的狀態?我們每個人本身有沒有可能也是處在同樣的狀態?甚至我們身處的世界有沒有可能是完全虛擬出來,並不是真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