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武昌

  各地總兵現在基本上都在苟延殘喘,混的好的也就是左良玉這種,四處招兵買馬,南方官紳豪紳全力支持。

  “那怎麼辦?”

  楊國柱如今已經是平西伯,雖然不如王寧那般被忌憚猜忌,處境也不算太好的,之前那一波打土豪分土地,已經引發豪紳官紳的忌憚。

  這也是明明張獻忠就在襄陽,朝堂卻沒有任何命令給到楊國柱的原因。

  “還能怎麼辦,守住新野,盯死張獻忠等命令。”

  楊國柱可不是王寧,已經與文官集團開戰的,可以絲毫不給內閣面子。

  “盯著啊!就盯著也沒有意義啊?”

  嘗過打獻賊的好處,楊國柱的手下一個個都眼冒金光的,恨不得立刻南下,剿匪。

  獻賊老營實在太富有了,打一仗收穫就比平時半年軍餉的。

  “不盯著能怎麼辦?出兵打贏了也討不到好處的。”

  沒錯,這就是大明朝後期的武官狀態,打輸了一擼到底,搞不好家破人亡,打贏了,呵呵湯湯水水都是好的,搞不好還要被朝廷呵斥。

  這種做法自然是為了你手裡的功勞,隨隨便便找個理由,就能奪了你的功勞,還要讓你出錢各處打點。

  “兄弟們的命金貴著呢?為了那些人拼命不值當的。”

  岺港,王寧送走了鄭之豹,獲得了一百萬白銀和航海權。

  “大帥,我們是不是該讓商隊出海了。”

  大明朝禁海,這是一次非常錯誤的決定,堪稱因噎廢食的典範,倭寇不過是疥癬之疾,無關痛癢,卻犧牲了海上貿易。

  看看鄭家不過是收收保護費,就有數千萬家財,這錢要是進入朝堂,崇禎皇帝也不至於穿打補丁的衣服不是?

  “讓商隊準備,等海軍組建起來,由海軍護航,南下與紅夷交易。”

  石明聞言若有所思,王寧讓海軍南下護航,真的僅僅是護航嗎?要知道海戰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實力比拼。

  對海域環境的瞭解,對水文的瞭解,對海域風向氣候的瞭解,從來就不是簡簡單單的看地圖能瞭解的。

  “大帥深謀遠慮。”

  王寧輕笑了一聲,心裡面有些尷尬,後世護航的國家不少,真是目的大家都知道,無非是讓海軍適應各海域的氣候,以便於戰爭。

  施琅想的更多,神情有激動有擔憂。

  保護費是鄭家的財路,如今雖然鄭家鬆口了,但這未必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