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空間回到五十年代 作品

第89章 新方向

  她守著佟師傅這麼個五院中醫傷科主任,怎麼就沒想到近水樓臺先得月呢。

  羅凱銘也很高興,經過林雪純的提醒,他也確實找到了新的方向。

  學醫,是挺不錯的。

  從那天起,林雪純在練習八仙劍和射箭、彈丸弩的同時,又開始在跑步和扎馬步的時候加上了背誦《藥性賦》、《湯頭歌訣》、《針灸歌賦》和《瀕湖脈學》。

  林雪純在學習,羅凱銘也跟著一起學了。平時不練功的時候,兩個人還可以一起交流學習心得。

  就連繁體字的學習也從羅凱銘找來的小學課本,換成了各種中草藥名稱和脈絡穴位名稱。

  林雪純和羅凱銘的繪畫天賦都不錯,各自畫了一幅穴位圖掛在自己的房間裡。張放每天看著羅凱銘畫的那幅,直接想改拜他為師父。

  要知道張放跟著佟師傅學習針灸推拿和正骨,大概有四五年的時間了,絕大部分的時間,他都用來記不同的穴位名稱和中草藥名了。

  沒想到他的兩個徒弟都比他厲害,才半年的時間就把《藥性賦》和《湯頭歌訣》背得滾瓜爛熟,還都能默寫出來,就連穴位圖也能憑記憶畫出來。

  也就是各種脈象不一,他們缺乏實踐,要不然連自己連《瀕湖脈學》都要比不過他們了。

  還好他們是自己的徒弟,他們學得好了,自己臉上也有光彩。

  不過張放的這種好心態也就只維持到了七八個月,等到年底佟師傅檢查他們中醫知識的時候,他才發現,羅凱銘和林雪純現在的水平已經跟他不相上下了。

  唯一缺少的可能就是實際的臨床經驗。

  雖然這一年華夏國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大事,但他們這群小老百姓的參與感並不強,只要不涉及到自己家,大家都在過著自己平平淡淡的日子。

  林家的生活也一樣,林雪純和羅凱銘跟著佟師傅和張放學習中醫和武術,偶爾回家看望一下黃媽。

  黃媽常年自己在家,為了打發時間,找了個糊紙盒和做絹花的手工回家做,既能鍛鍊自己的協調性,也能自給自足。

  本來林爸爸是想讓她多休息的,可她實在閒不住,也就隨她了。

  林爺爺跟林爸爸基本上維持這一個月一封信的頻率,信件都是直接寄到研究所去,那邊有專門的傳達室,不會出現信件丟失或冒領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