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品

第296章 新茶到貨

  單芽頭的是其中特級,一芽一葉的是上品。

  另外在劍南還製作加工了一批劍南紅茶、劍南黑茶,以及一批茉莉花茶,甚至還有以蒙頂茶加工成的烏龍茶,這些茶都是散茶。

  相比起此時唐代極少量的散茶,這些茶各具特色,配上獨特的泡茶飲茶法,還是很不錯的。

  反正武懷玉收到茶後非常滿意,雖品質上還與他以前嘗過的那些好茶還有點差距,主要還是工藝上還不夠熟練。

  多炒制以後就肯定越來越好的。

  為此他還特別去信,讓管事在那邊直接購買一些茶園,自己建茶莊,準備擴大生產,甚至跟當地百姓多簽訂一些收茶的契約。

  雖說這種茶跟傳統的唐茶的餅茶有很大不同,但武懷玉覺得這種茶仍然會有市場,武家也不算頭個吃螃蟹的,暫時還是小眾,但武家以後在這個小眾市場裡能佔到頭部位置,還是很有前景的。

  豆盧懷讓見懷玉說的頭頭是道,來了點興趣。

  懷玉特意取出一個精美的盒子,還蠟封著,打開,裡面還有細瓷器,再打開蓋子,頓時一股濃濃的茶香撲面而來。

  這或許就是綠茶與此時團茶的極大不同了。

  那股鮮味太足了。

  從茶罐裡夾出一些綠茶。

  一個個的小芽頭,豆盧懷讓伸手夾起一個細細打量。

  “這不是樹葉子嗎?”

  “茶葉本就是樹葉子,不過別小看這片小芽葉,你知道嗎,這可是在清明前,特僱傭當地的少女們採摘,都是處子哦,那些年輕的劍南姑娘們啊,提著茶籃穿行於山上茶園之中,

  雨水、露水茶不採,病蟲芽不採,每個芽頭,都是由姑娘們用拇指和食指從茶樹上折下來,而絕不能用指甲去掐,

  最上等的全是嫩單芽,其次也都只採一芽一葉初展的。”

  好商品還得有好故事。

  武懷玉雖沒去過劍南茶園,但講起故事來也是茶茶是道,好在他也算是要些臉的人,並沒說這是乳前龍井啥的。

  反正以前就有個什麼乳前龍井的,說是做這種茶,要先挑選青春處子,在穀雨前採摘茶葉,把摘得的茶葉要放在胸前用體溫滋潤著,讓茶葉吸收少女的體香,才能做成這珍貴的乳前龍井,茶葉才更上品。

  這種話懷玉編不出來。

  一斤茶要五萬個芽頭,一片片的都放胸上滋潤,這一天能滋潤出幾片茶葉來,帶烘乾的機器採花少女,也不行啊。

  就連他說的少女採茶,其實也不全是事實。

  畢竟採茶也是要搶天時的,芽葉一出,就得趕緊採,還什麼未婚二八處子少女採摘,上到八十,下到三五歲,管他男女老少,能上陣的都趕緊採。

  還手指折不能指甲掐,那都是講故事。

  甚至也不可能真正做到說有點雨、露水都不能採。

  只能說採下來的茶葉,還會有個再篩選的過程,越高檔越貴的,篩選的越好,但茶葉炒出來後,也還會有許多碎葉等,這些就是便宜處理的碎茶,其中大點的還能成為高碎,至於更細的,那就可以做茶包,或壓餅了。

  總不會浪費的。

  武懷玉開的這罐,確實是極品,一個個的單芽頭,這是特供給他的,自家生產,給家主的豈能差。

  為了配這茶,懷玉甚至還特意弄了兩水晶杯,本來用玻璃環喝綠茶也不錯,好看,但武懷玉還沒有精力和技術,把玻璃搞出來,這時的玻璃則普通很一般,但是水晶杯還不錯,除了貴沒別的毛病。

  煮開的水,稍放了一下,然後沖泡。

  杯裡倒三分之一水,拿起杯晃一晃。

  舉到面前一聞,那茶葉的鮮香,直撲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