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品

第858章 黃浦島上講武堂

  規模不小。

  書院有四學院,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傳授儒家經典等。也有醫科、建築、紡織、造船、礦冶、陶瓷、鑄造、翻譯、航海等諸多專科技術學校,

  這書院甚至比長安的科目更細分詳盡,招收的學生也更多。

  這是要為武家培養人才的地方,

  武氏家族的子弟和親戚朋友子弟都可以在這裡讀書,既可以學習儒家經典,當然也可以學其它專科,或者說是雜科。

  乘船上島,

  島上有大片開墾的農田,已經種著許多莊稼蔬菜瓜果,既有稻穀也有玉米土豆紅薯等,也還有甘蔗棉花,還有各種蔬菜,

  這些地大部份是武懷玉的,也有一些是書院的自留地和實驗田。

  島上還有不少作坊,也多屬於書院的,這些作坊也是書院專科技術學校教學的部份,學生們會邊學邊實踐,順便還能半工半讀賺生活費。

  “我們各專科的學生,都是學習各種技術為主,生源有嶺南官吏、將士子弟,也有百姓子弟,還有些是獠狸蠻夷子弟,也有不少是我們收養的孤兒······”

  專科生,學技術,也被人稱為雜科生,他們主要是兩類學生,一就是普通的社會招生,經過挑選,交學費入學讀書,畢業後學校推薦就業。

  

  另一類就是委培生,武家的各個作坊商行等,把一些不錯的學徒苗子送過來培訓相關專業,是簽署了委培協議的,學費生活費用等都是由原作坊商行出錢,

  等學成後,仍哪來回哪去。

  當然也有部份是武家收養的孤兒,他們送來這裡讀書,讀成後武家安排工作。

  學校的專科技術培訓模式,比起傳統的學徒傳幫帶效率可高的多,也能夠根據武家的需要,快速批量的培訓初級技術工人,

  培訓完輸送到各工坊後,還可以邊工作邊再培訓,幫傳帶,這對於快速擴張的武家來說,是最合適的模式。

  武家現在是在各地遍地開花,靠挖人是不夠的,自己慢慢培養也來不及。

  島上轉了一圈,

  老師已經到位,行政後勤管理人員也到位了,連學生都已經招好了,不過現在天氣較熱,所以還是等到秋季再入學。

  學校也還有些地方沒完工。

  學校還是很大的,各個院校專科,教室、宿舍、食堂,還有操場、球場等規劃的還很是很不錯的,

  懷玉看的很滿意,

  乘船離島回到廣州,

  他又召見了廣州相關官員,

  “今天我去黃浦島上巡視了新建成的黃浦書院,有些心得體會。我覺得學校這個方式很好,可以應用到其它地方。

  比如說我們現在嶺南的兵馬將士很多,但素質還是有些參差不齊的,先前經略軍、守捉營新編,就是從六鎮中借調軍官,但有借總得有還羅。

  我以前在隴右在朔方在幽燕,包括後來來嶺南,帶兵打仗,都會在行營組建個隨營醫校,還辦過軍官教導團、參謀訓練團,這些都是有不小幫助的,能夠迅速提升戰鬥力,”

  “我們嶺南現在兵馬很多,嶺南六鎮,嶺南十二統軍府,嶺南三巡海水師,嶺南三巡檢營,還有新編經略軍,新編六守捉營,以及諸團練營,

  兵雖多,但還不夠精,尤其是缺少優秀有經驗的軍官。

  我打算在廣州建一個講武堂,將各軍營中的優秀軍官調來輪訓,分為隊長培訓班、旅帥培訓班、校尉培訓班,也就是初中高三級培訓班,傳授兵法、戰術、歷史,學習步、騎、輜重等專業,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和戰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