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品

第686章 不用束手束腳

  此前,因為與太宰徐處仁意見不和被彈劾,罷免了宰相,後來又有言官說他依附於蔡京父子,被貶為出知揚州,再貶為崇信軍節度副使,涪州安置,後來又轉到了柳州。

  這幾年他靜思之前所犯錯誤,深有悔悟,臣以為人才難得,可啟用它為朝廷效力,不知妥否?”

  趙桓對著吳敏其實印象還不錯,只是他穿越過來之後,吳敏已經被罷相,並且被貶官攆出了京城,所以一直沒見著,後來就一直各種事把這茬給忘了。

  現在範宗尹居然推舉啟用罷相吳敏,讓他重新審視這個人。

  吳敏在大宋朝算是一號人物,在金軍準備大舉南進之際,那時皇帝還是宋徽宗,驚恐之下準備離開開封跑到江南去。

  吳敏得知,在朝堂上對群臣說道:“朝廷這是要放棄京師,這實在是有悖天理,咱們寧死不奉詔。”

  宰執們都贊同,跟著吳敏勸阻。

  但是宋徽宗已經下定決心要棄城逃走,見群臣阻攔,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而吳敏跟李綱關係很好,李綱便跟吳敏提了一個建議,說宋徽宗要逃出京城的話,那就請他在離開之前把皇位禪讓給兒子,這樣還有一位皇帝鎮守開封,可以一舉兩得。

  於是吳敏把這個意見向宋徽宗提出了,並推薦了李綱。宋徽宗馬上就答應禪讓皇位給太子趙桓,並任命吳敏為門下侍郎,輔佐新皇帝。宋徽宗還讓吳敏起草詔書。

  太子趙桓驚恐哭鬧中被強行架上了龍位,當上了皇帝,而宋徽宗退位為太上皇。

  所以,吳敏在趙桓當上皇帝這件事上有從龍之功,這一點,身為皇帝的趙桓當然是心懷感激的。

  不過吳敏隨後就犯了一個大錯,讓趙桓也沒有興趣找他回來了,因為他是個主和派,面對金人的入侵,他力主議和,割地賠款都可以,換取和平,認為不能打,硬打必然招致亡國。

  他的議和主張與太宰徐處仁產生了激烈衝突,兩人爭執中,徐處仁將毛筆朝吳敏擲了過去,打中了吳敏的臉,吳敏的鼻尖都被染黑了。

  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導致當權的宰相唐恪、耿南仲心生厭惡,便讓御史中丞李回彈劾兩人,於是徐處仁和吳敏一起被罷相,才引出後面的一連串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