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濤萬曆皇帝 作品

478 會試年

  第三就是會館,在朝為官或者在京商人,官做大了買賣幹大了,一般都會購置房產建立會館,當做同鄉落腳之所。每到會試年,這些會館就會成為各省、各府、各縣舉子的臨時旅館。

  選擇會館除了滿足吃住之外還有個好處,社交方便。在會館中不光能與同鄉舉子一起學習,還能結交些同鄉官員和富商,對中了進士之後步入仕途有很大助力。

  而在朝官員和在京富商也樂意資助本鄉本土的舉子,除了做善事也是一種投資。舉子裡肯定有考中進士的,有道是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提前混個臉熟賣個人情,將來保不齊會用得上。

  說到會試,那就再多說幾句會試的流程。二月初七,皇帝下旨制定兩名主考官,稱作總裁;還有十八名同考官,稱之為十八房。

  兩名總裁和十八名同考官除了要監考之外還得批閱考卷。大概流程是先由十八房閱卷,挑選出一部分滿意的交給總裁複審。總裁有權力從落選的考卷裡再挑選一遍,找出沒被發現的合格者。

  會試的地點為貢院,位於城東明時坊,與司天臺南北相望。大概位置在建國門立交橋西北角,中國社會科學院附近。在後世依舊有貢院東街、貢院頭條、貢院二條等地名。

  貢院的面積很大,光圍牆就有三層。前院設置了公堂、衙署供考官辦公,後院則是考生答卷的場地,叫做考棚,總數9000多間。

  考棚是啥樣呢?顧名思義,就是個簡陋的棚子。一面有牆一面敞開,長百米,內有牆隔開,每間四尺見方,不足2平米。

  一排又一排的考棚連綿不絕,站在用於監視的望樓上看過去像極了後世的養雞場的雞舍,人在裡面只能坐靠,沒有多餘的活動空間。

  會試分為三場,每場三天。舉子們想完成考試,得在考棚中連續待足三天兩夜,基本就是進了貢院到每場考試結束就不能再出來了。

  設想一下,農曆2月初,差不多就是公曆的3月中,京城的暖氣剛停,白天如果有太陽最高氣溫大概在15度左右,穿羽絨服有點熱,不穿又有點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