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26 跳躍式發展

  第二性能好。羅德曼鑄炮法能使鑄鐵由內到外逐步冷卻,讓金屬晶體結構更均勻,消除應力,越靠近內膛質地越緊密,承受的膛壓越高。可以裝更多發射藥,射擊距離自然更遠,還耐用。

  第三結構先進。和燧發槍一樣,洪濤不喜歡真刀真槍和敵人拼勇氣、拼訓練、拼運氣,能用實力碾壓何必拼命呢。所以這兩種炮都是後裝滑膛炮,在不影響射程和威力的前提下,射速高了不止一倍。

  其實還有第四和第五,比如可以發射爆破彈,進一步提高了威力;再比如不怕仿造,即便被敵人繳獲,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一系列加工技術,照樣只能過眼癮。

  要問在17世紀初的明朝,用鑄鐵製造後裝滑膛炮是不是有點太天馬行空了,回答是一點都不超前。

  只要解決了灰口鑄鐵的熔鍊配比、獲得了高碳鋼、正確使用羅德曼鑄炮法、具備初級金屬加工和熱處理能力,別說後裝滑膛炮,直接上後裝線膛炮,再加上架退機構也沒有任何問題。

  目前永定河邊的焦炭窯已經可以穩定批量生產合格的焦炭了,以此為燃料用土高爐煉生鐵如同做開水,配上酸性平爐,熟鐵、灰口鑄鐵、低碳鋼、高碳鋼都有產出,就是還不太穩定,達不到想要啥就出啥的程度。

  但距離有目的的生產也只是時間問題,通過對來自不同地區的鐵礦石多次採樣,就會找到礦石與助溶劑、碳粉之間的合適比例,要啥煉啥指日可待。

  羅德曼鑄炮法的全套設備和技術參數洪濤也從記憶中找出來了,就算不能馬上投入生產,同樣可以通過不斷試驗進行微調,時間還不會太長。

  有了高碳鋼就有了工具鋼,配合比較原始的機床和水力、畜力驅動裝置,簡單的車銑鏜磨鑽肯定也不是問題,事實上這些加工手段明代工匠大體上都會,只是不繫統。

  如果說前面這些技能都是多次穿越總結學習而來,只能算二手的,那金屬熱處理就是洪濤的老本行了。太尖端的不會,淬火、退火、正火、回火啥的必須沒忘。

  看,任何一個人只要能多次穿越到古代,且有心總結,經過多次實踐都能把後世的相關知識與當代技術完美結合起來,直接推動科技水平、文化思想快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