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12 告狀的來了

  最令洪濤心動的還不是阮香江的文學功底,而是眼光。在整篇敘述文的最後居然還有二百多字的總結,從大明南部沿海地區這幾年的變化說到對安南的突襲,愣是觀察出了一點點苗頭,且猜到了部分發展勢頭。

  “……讓錦衣衛送朕的手諭去天津衛,著參謀部去海洋島把此人帶進宮,朕要當面詢問。”花了一炷香時間洪濤才緩緩合上了小本子,轉頭向王承恩吩咐了幾句。

  阮香江在其中詳細描述了占城國的興衰以及現狀,同時還有周邊鄰國真臘、暹羅的情況,再搭配禮部、司禮監和翰林院的史料存檔,總算是把腦袋裡這部分欠缺的歷史空白給補上了。

  是不是百分百全對並不是很重要,從幾方交叉印證來看主體脈絡應該還是靠譜的。這就足夠用了,洪濤也不想研究東南亞各國的詳細歷史,有個大體瞭解方便在制定政策時有所側重足矣。

  做為情報的提供者阮香江自然算有功,而且在與佔婆人的交往方面他應該還能發揮更多作用。到底有多大作用,必須當面聊聊才能確定。

  “此行奔波幾月有餘,禮卿也該休息休息了。朕給你兩個月回家看看,不用推辭,這是聖旨。不光要回家還要風風光光安安全全的衣錦還鄉。就坐朕的馬車走,由錦衣衛陪護!”

  這句話則是對袁可立說的,與佔婆人的商談有海軍參謀辦理,暫時還用不著總督親自出面。趁這個機會正好給他放個假,算起來自打上任海軍總督,袁可立已經有三年多沒回過家了。

  不能說人人千里做官只為財,可也不能人人都啥也不圖。不讓貪墨髮橫財,再不讓人前顯赫,確實就少了點寒窗苦讀的動力。

  另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保護。算算時間,安南使節也該到大明告狀來了,大概率會被朝臣們拿來當藉口彈劾。他們拿皇帝沒啥好辦法,擠兌袁可立卻不會留情面。把這位海軍總督擠兌走,也是對皇權的嚴重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