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70 意外收穫3

  好在李進忠的籍貫距離北京很近,屬於先期被調查過的,就算這樣,其社會關係一欄裡依舊有些問題沒被完全查清楚,比如前妻馮氏改嫁到了山東何處,其女魏氏又被賣與了哪家。

  “嗯,大概就是他了……”不過現有的內容已經足夠用了,洪濤依此大概率可以確定,李進忠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九千歲,明朝宦官魏忠賢。

  “……通知在東廠的壁虎給朕盯住他的一舉一動,每旬上報!”來歷是確定了,但該怎麼處置呢?洪濤還真不太好決定。

  按照後世歷史資料裡的記載,魏忠賢應該算罪大惡極、禍國殃民,甚至明朝的滅亡也和他有很大關聯。可以洪濤的經驗判斷,史書在某些問題上非常不可信,尤其是對歷史人物的定論。

  通常來講,都是後朝為前朝修史,也就是說明史是清朝修撰的。每個朝代都會有一些官方記錄,後朝只不過是重新編修一下,大部分內容都有據可查。

  可是從明朝開始,像起居錄之類的官方記錄就約等於無了,紫禁城又被李自成燒搶過,僅剩的一些文字記載再次遭到破壞,連永樂大典都找不到蹤跡了。即便清朝的史官不想詆譭,想如實反映明朝的狀態也很難。

  說魏忠賢把持朝政閹黨篡權好像證據不足,太監頂到天了也就是個皇帝的秘書而已,本身不具備任何法理上的權力,一舉一動都是由皇帝授予的。

  自古以來沒有一個朝代的官員會放縱宦官,要是沒有皇帝袒護,太監會被官員們分分鐘踩在腳下摩擦,別說把持朝政,放個響屁都得提前半年報備,否則就是大罪。

  從邏輯上講魏忠賢也沒做到一手遮天的程度,說貶就把他貶了,半個屁都不敢放,充其量就是皇帝用來和文官集團爭權奪利的一刀而已。而且他很盡職盡責,是把快刀!

  史書上很少會深究皇帝的問題,即便提了也是含糊其辭寥寥幾句,反倒對太監的惡行大書特書,不管是不是他們乾的,也不管深層次的原因,反正一股腦的批判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