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狂懟!

  他這番言辭一說出來,立刻得到了在場不少人的響應。

  “是啊!大王!我們當然也希望聖人的學說能夠受到更多人的尊重,但如果人人去讀書,誰去種地?”

  “沒有人種地,就沒有糧食吃了,天下就會陷入大亂!”

  “這是會危及天下的!”見眾人紛紛站出來,顧漕也站了出來,“我們也是為了天下安危,所以才來到這裡,說這件事,希望能夠得到大王的重視。”

  李倓看著這些滿嘴仁義道德的人,突然就想到了魯迅先生對歷史的評價。

  他原本以為宋明的讀書人和鄉紳夠無恥的,但現在再看一看大唐的世家貴族,也不遑多讓。

  當然,這世間之事原本就不只是看到的這般模樣。

  蠢貨們總是看到眼前的,就跳過邏輯,然後得出一個結果。

  那些真正很壞的人,則利用這個結果來為自己謀取私利。

  例如眼前這些人。

  難道他們都壞嗎?

  倒也不是!

  他們當中肯定不乏真正想要為國為民的熱血少年。

  可是為什麼開一個書院,讓更多人讀書這件事,就直接得出了一個沒人種地這個結論呢?

  這種說法就是典型的假大空。

  因為很多人讀書了,於是沒人種地了。

  那到底有多少人讀書,才達到一個缺人種地的臨界值呢?

  這本身就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社會學科,絕不是某些人張口因為所以這麼簡單。

  所以李倓才認為,這裡面有一些壞人,他們有目的性地說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話,然後一群毫無判斷力的蠢貨跟著跳出來。

  於是演變成了眼前的局面。

  當然,李倓相信,這些人突然齊聚揚州,必然是早有組織有目的的,絕不是偶然發生。

  這些人大多年紀輕輕,有一腔熱血,出身不低。

  背後的始作俑者是誰呢?

  這其實不必仔細想,必然也能猜出是江東的諸多名門望族。

  這些名門望族已經不像南北朝時期有自己的軍隊,但是他們掌握了輿論的大殺器,並且已然出現了聯合的趨勢。

  可以說,這一次揚州書院事件的根本原因是,李倓作為江淮新的權力掌控者,與地方勢力的一次矛盾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