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細鹽


                 提煉精鹽並不難,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都會。

  古人原本就掌握了製作生石灰的方法。

  “郎君準備這些是做什麼呢?”劉晏好奇地問道。

  “製鹽。”

  製鹽?

  劉晏和武意對視一眼,都感到奇怪。

  石灰能夠製鹽?

  而且郎君你讓我們拿來一大堆鹽,然後說你要製鹽?

  這個邏輯,我就不太懂了。

  武意想要打破尷尬的局面,他友善地說道:“我聽聞蘇州一帶用海水製鹽,郎君,我去準備一些海水來。”

  “不用了,這些鹽夠我製鹽了。”

  武意看了看劉晏,劉晏也表示不懂。

  “郎君是要用鹽製鹽?”

  “我要制的鹽,關鍵不在於製鹽,而在於提煉。”

  “提煉?”

  “這種鹽非常粗糙,口感苦澀,我要製作細鹽。”

  “細鹽?”

  這下劉晏和武意都震驚了。

  細鹽據說在唐朝已經有了,不過這玩意兒就像21世紀初的智能機器人一樣,一是產品沒能完全合格,二無法大規模商業化生產。

  大唐有105個產業的縣,這個數量不算少了,否則天寶年間的鹽價怎麼會低到一斗10文錢?

  而且海鹽在大唐算是比較普及,每年海鹽的生產有600萬石,主要集中在江淮一帶。

  另外,河東、關中、隴右、河西一帶,主要生產池鹽,這是唐代以前古代王朝最常見的生產方式。

  其中以關羽的老家解州最為知名。

  關內道也有許多產鹽的地方,這些地方在宋朝的時候,還被一個鹽販子集團所佔據,成了主要收入來源,並且割據一方,與宋朝對抗了一百多年,最後連成吉思汗都死在了征討他們的戰役中。

  還有一個地方也產鹽:蜀中。

  劍南道每年產鹽大概1200萬斤,足夠滿足劍南道所有人對鹽的需求。

  綜上所述,大唐不缺錢。

  可是大唐缺好鹽,健康的鹽。

  這個時代的食用鹽,可不僅僅口感苦澀,裡面還含有氯化鎂,吃多了對人體是有害的。

  李倓也不多說,只讓他們在一邊瞧著。

  他讓人將那些大塊的海鹽全部放入大水缸種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