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 作品

第240章 李倓:不能讓雞白死

  張眘的兒子張姚說道。

  “我倒是不害怕。”張眘說道,“我只是擔心他又提其他的要求。”

  “我打聽到了,現在揚州的紙已經開始往中原、河北一帶運!”張姚說道,“紙張還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書籍,揚州書局現在每天出版大量書籍,聽說《論語》、《大學》,堆積起來了,還聽說杜甫在編纂一部叫《大唐字典》的書,已經出版完成,現在在江都賣得很好,關鍵是還便宜。”

  “《大唐字典》?”張眘頗為好奇。

  “教人識字的,裡面標註有反切音。”

  “杜甫他竟……”

  “阿耶難道還不知道建寧郡王在揚州做什麼?”

  “我自然知道,但我未想到他把這件事做到了這個地步上!”張眘著實有些震驚。

  這意味著,揚州正在大力普及識字,許多人識字之後,便會開始讀書。

  眼下揚州書局的書本價格隨著紙張一起下跌,這將會導致更多人能買得起書。

  如果平民都開始識字,那我們世家……

  張眘深吸了一口氣,只有他這種大家族的人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對聖人之學的解釋權,將會慢慢被稀釋,從世家大族手中,滑落到民間,不久之後,民間將會崛起一部分讀書人,他們也開始註解聖人之學。

  這是輿論權的一種分化。

  這件事在江東已經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第二次揚州書院案,其實就是江東大族對建寧郡王這一行為的一種對抗。

  那麼問題來了。

  江東真正拿得出檯面的大族,只有蕭家。

  但現在書籍和紙張賣往河北、中原,那裡可是世家林立,連地方刺史治理民政,都得顧忌到那些世家的顏面。

  雖說五姓七望在經歷好幾任大唐皇帝的打壓之後,氣焰已不復從前,可畢竟體量在那裡,資源在手裡,輿論權也把握在手中。

  張姚說道:“一旦建寧郡王在江東的影響,擴散到北方,他必然成為門閥世家的公敵!”

  張眘不由得點了點頭,說道:“此言有理,如此說來,我便更能放心去刺史衙門見一見建寧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