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史思明對戰張巡


                 “什麼,建寧郡王從江東調運糧食過來了?”房琯聞言大吃一驚,“調運了多少?”

  “傳聞至少調運了五十萬石以上。”韋見素嘆了口氣,臉上的表情很複雜,有喜也有憂,“而且今年可以調運數百萬石過來。”

  “莫非走的漢水?”

  “只能是南方的漕運了。”

  “南方的漕運極其狹隘,而且江東哪裡來的那麼多糧食?”韋見素疑惑起來。

  江東也就揚州能拿得出手,排第二的是常州。

  一定要說產糧,宣州的產糧不低,可是宣州人口稠密,對糧食的需求極大。

  江東那些人自己都勉強吃幾口飯,怎麼可能還會乖乖配合往長安調運糧食?

  “韋侍郎難道忘記建寧郡王這幾年在江東推行他的新政了?”

  這下韋見素的臉色有些難看起來。

  “不是說他的新政並無成效麼?”韋見素皺起了眉頭,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房琯,“而且他得罪了那些江東大族,他們怎會如此配合,幫他籌集、調運糧食?”

  房琯苦笑兩聲,表示我也想不通。

  “確認這件事是真的嗎,還是建寧郡王的緩兵之計,想以此欺騙我們?”

  “扶風縣已經開始往渭河的渡口搬運糧食,數日之後便會到長安。”

  兩人沉默下來,過了好一會兒,房琯才嘆了口氣,說道:“禁衛軍被他掌握了,現在京畿的糧食來源也在他手裡,我們拿什麼跟他鬥?”

  “話不能這麼說,他就算再厲害,也只是殿下之子,而且還不是長子,這個時候他不敢亂來,一旦他有僭越之舉,便如同安祿山一般,是反賊,天下臣民都不會服,京畿亂了,地方上也就亂了,安祿山隨時可能輕鬆擴大戰線,最後誰都不好過,建寧郡王是聰明人。”

  韋見素這政治眼界,顯然比房琯高了好幾層。

  這也是為什麼李倓一直不願意動李隆基和李亨的原因。

  如果京畿發生混亂,引起地方上部分人不服,他們就有理由投靠安祿山了。

  這不是給前線正在拼死抵抗叛軍的顏真卿、張巡、王忠嗣他們添亂嗎?

  政治和軍事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

  政治更不是簡單的我手裡有兵就有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