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兀突骨和藤甲軍

  但察言觀色,覺得帶來洞主又不像在說謊。

  思索片刻,大概想出了其中的因果緣由。

  彼時,孟獲遭遇慘敗,求其出兵相助。

  兀突骨立刻答應出兵。

  孟獲並未承諾什麼,但細細想來,或許那時的孟獲已經沒有什麼底牌和威信了,僅存一點名聲。

  而兀突骨則可藉助勤王之功名聲大噪,順利統領南中。

  是啊,誰都不是憨憨!

  若無深交,便舉國相助,目的真未必單純。

  所以,當時求助,人家願意,是因為背後的巨大利益。

  現在勸降,本來自由的國王現在要受你管束,兀突骨必然不肯。

  如此說來,可能真是把人家帶來洞主往火坑裡推。

  仔細想想。

  還是算了。

  此次南征已是大勝,戰略目的超額完成。

  至於七百里外的蠻荒之地,還沒到開發的時候。

  這藤甲軍或許與自己無緣,又或是時機未到,強求無果,不要便不要吧。

  當即決定,把近期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安頓民眾,待孟節能完全把持南中,便帶兵回漢中,與丞相和眾臣商議北伐大計。

  然而,有些時候,緣分就是這麼的不可思議。

  就當劉封徹底對藤甲軍不抱希望之時,斥候來報,發現南蠻大軍正向營地而來,已不足三十里。

  劉封問其裝束,斥候回答:“身著藤甲,極其輕便,行軍速度奇快!為首三將,皆兩丈有餘,外貌甚是恐怖。”

  劉封大喜。

  不用說,肯定是兀突骨了。

  劉封心知當使馬超誘其進盤蛇谷,再以封死前後兩路,以火攻相逼,逼其部眾投降。

  但是,劉封又想,若萬一其本就是率部來降的,如此待之反倒不妥。

  當即做了兩手準備,命馬超關平各率五萬大軍設伏接應,自己帶兩萬親兵,以及五萬蠻兵去“迎接”兀突骨。

  所帶將官有張任、孟節、孟獲、孟優、帶來洞主,朵思大王,木鹿大王,沙摩柯等,馬良張翼馬忠等其餘漢官漢將則留守營地。

  他臨行下令,任何人不得身穿甲冑,不可與敵交戰,

  若敵方攻來,立刻拋下輜重撤軍。

  劉封認為,身穿甲冑會影響逃跑速度。

  而藤甲行動迅捷,又極難破防,打起來必輸無疑。

  他的目的是儘可能的少受損失,還能儘可能示弱,使藤甲軍“飄”起來。